果然,過了二十多天。
趙輝就收到了聖旨,宣佈了對他的任命。
一般來說,像駙馬這種既尊貴又廢物的外戚,都是安排去五軍都督府或是宗人府之類的地方。
但趙輝就搞笑了,朱棣聽從了太子的意見,把他安排去了兵仗局,並且為他專門創造了一個官職——兵仗局大使。
要知道兵仗局是宦官官署,領導都是太監,堂堂駙馬,被安排去兵仗局,實在有點令人哭笑不得。
趙輝哭喪著臉對來宣旨的太監道:“我一個純爺們去內宮當差不太方便吧?”
太監笑容可掬:“駙馬爺勿憂,兵仗局在紫禁城西華門外,不用入宮城,沒什麼不方便的。”
整個南京城,從外到內,分別是外城、內城、皇城、宮城,宮城就是紫禁城,裡面只有兩個純爺們,那就是皇帝和太子。
所以,在皇城內上班,就算是真男人,也是不要緊的。比如說羽林左右衛,就駐紮在紫禁城外、皇城之內。
趙輝這才轉怒為喜。
“還好,還好,不用切丁丁啊。”
轉過天,趙輝去兵仗局上班。
趙輝在西華門外一大溜的各種太監官署中找兵仗局,定睛一看。
“臥槽,這是官署?”
此前他都在金川門當差,皇城內哪有機會來,這裡是頭一回來。
趙輝看到那十分寒磣的太監各官署也是嚇了一跳。
一個個的各種監、各種局,就跟21世紀旅遊去的各種古街、古鎮的民居差不多。
房屋破舊,門頭低矮,趙輝都生怕撞到自己的頭,縮了縮脖子才鑽了進去。
等到進去後,趙輝更加大失所望。
所謂的兵仗局,趙輝想當然地認為至少是一個軍械加工廠,沒想到,進去竟然只是太監們的辦公場所。
太監們見駙馬爺大駕光臨,紛紛前來見禮。
受到21世紀電影中東廠、司禮監之類的太監造成的刻板印象,趙輝滿以為太監都是些猥瑣變態。一見之下,才發現自己又錯了。
這幫人就是一群沒有鬍子的中老年男人,大多白胖,又有些陰柔,但沒有那種令人一眼就憎惡的惡感。
接下來趙輝就開始瞭解他的工作。
按照太子的指示,他應該要著力於改進明軍的火器製造。但這裡顯然沒有工匠,也沒有工場,紙上談兵是不可能成功的。
趙輝便問道:“咱們的火器工場在哪兒?”
有人答道:“在江寧縣蔡家苑。”
word天。
江寧縣是附郭縣,蔡家苑在南京內城的南面,敢情是白跑了一趟皇城。
於是趙輝又改道去江寧縣。
趙輝去了在蔡家苑的火器工場,經過了幾日的考察後,終於得出結論——明軍火器發展緩慢,不是沒有理由的,實在是制度太僵化了。
兵仗局的工匠有輪班工匠、住坐工匠等,輪班工匠就是各地匠籍的百姓需要輪班到京師來服役,注意是服役,沒有工資!平日裡只會發口糧。
輪班期限從兩年到四年都有,一般根據離京師遠近來確定期限。
更苛刻的是,哪怕你是海南島的工匠,你去南京上班,來回路費都得自己承擔。
住坐工匠是隸籍京師的工匠,一般是開國初被老朱遷到南京的。所以是有了南京戶口的固定工匠。
他們一個月要給老朱家幹十天活,同樣只有口糧沒有工資,剩餘二十天官府沒有安排別的活的話,就可以自己去種地或接私活。
兵仗局的住坐工匠只有數百人,剩餘的都靠輪班工匠充數。
而一人為匠籍,子子孫孫永遠都是匠籍,都得服役。
這種束縛人身的生產方式,軍器技術能快速發展就奇了怪了。
趙輝又隨機挑選了幾個工匠問話。
“你們一人每月能造幾桿火銃?”
工匠們回答不一,不過一般是十天造一杆,一個月三杆這樣子。
趙輝又瞭解了他們的生產流程。
原來,所謂的工場也只是形式上的,工匠們還是自己做自己的,一個人一杆槍,從頭做到尾。
那這樣的生產形式自然也是比較低效的。
趙輝又仔細研究了下剛剛造好的一杆火銃。
趙輝笑問這杆火銃的造匠,“這個火銃,發多少銃能不炸膛?”
工匠以為是在責難他,忙跪地磕頭如搗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