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庭卻果斷搖頭:“這不是武學,而是佛法的力量!”
鳩摩智皺眉:“真的?佛法真的如此強大?”
“當然是真的!”
王庭斬釘截鐵,“這是佛法與佛印、佛掌的結合,首先從佛經中領悟佛法的力量,然後以佛印催動,再以佛掌打出,就是那麼簡單。不過,佛印和佛掌容易學,但想要領悟佛法卻是極難。”
鳩摩智依舊不信:“王半神,並非貧僧不信你,而是貧僧早年同樣鑽研佛法多年,卻並無收穫。貧僧也不自吹,在佛法方面,貧僧的悟性可不弱。”
王庭笑道:“我自然相信大師佛法悟性極強,但大師只能算是理解佛法的道理,卻不見得是領悟。理解,只是對意思的解讀很正確,但領悟卻是從靈魂上感悟到佛法的力量。這一步很難,如果不能一心一意鑽研,絕對做不到。
大師悟性雖好,但心性浮躁,內心早已對武學的強大所幹擾,一心只想修習強大的武學。
而且,大師的功利心很重,被名利迷了眼,從大師成為吐蕃國師和大輪明王可以看出,大師很看重這些。此外,大師來北宋尋人比武,也是為了揚名江湖。
如此浮躁,如此功利,大師是無法真正領悟佛法的!”
我
鳩摩智張張嘴,有心想要反駁。
然而仔細想想,卻發現王庭句句點到了他的要害上。
的確,他對佛法有很高的悟性,別人領悟幾年的佛經,他讀過一遍就能理解得比別人透徹,但他貌似從未深入領悟過佛法的真正奧妙,佛法也從未與靈魂有什麼契合。
他貌似只是理解佛法,卻並不真正追求佛法。
相反,名利和強大,才是他真正的追求!
所以,他才無法領悟佛法力量嗎?
王庭看到鳩摩智入神,微微一笑:“看來大師明白了。不過也不要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並不是說不信佛法就是錯的。大師既然痴迷武學,我也不介意和大師探討一番。不過,我對大師理解的佛法也感興趣,作為交換,大師也該與我聊聊佛法。”
鳩摩智聞言一愣,然後就是一喜:“閣下,願意與貧僧探討武學?”
王庭又是點頭又是搖頭:“是武學和佛法都要探討!”
但鳩摩智可不管那麼多,欣喜的行了個佛禮:“既如此,那就請王半神多賜教了!”
看吧,鳩摩智對武學真的很痴迷。
哪怕知道自己一個出家人太過著相是不好的,卻依舊不肯放棄,這個世上的許多人不也明白很多道理嗎,但又有誰真的放棄過自己的野心呢?
不過,小智的確很有禮貌。
在禮儀上,從來沒有失誤過,也算是優點了。
王庭也沒有耍鳩摩智,他是真的想和鳩摩智聊聊佛法,作為交換就聊一下武學也未嘗不可。
只是在那之前,有些事要做。
:()綜武:師傅嶽不群,悟性逆天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