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新的建築物剛剛落成。
這是一個三進的院子,佔地面積極大,而且正廳的位置還修建了一個三層的閣樓。隔著院牆都能看到那高高的閣樓,看起來很是精美。
門口,劉備和劉平兩個人正滿臉笑容的看著匠人們,將門匾跟掛上去。
翰林院。
雖然名字叫翰林院,但是功能卻有些不一樣。如今的翰林院,主要內容其實是修書。修什麼書呢?當然是各種典籍的蒐集整理了。
說白了就是清本正源。
當然現在的工作量肯定沒有明朝的永樂大典、清朝的四庫全書這麼大。一來,靈帝幹了一件好事兒,之前已經做了一部分工作了。
也就是說熹平石經。
之所以說是一份工作,是因為熹平石經的只是針對七經的。這裡的七經指的是,漢武帝在採用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之後,定下了七本儒家經典,作為法定的教科書。並且,設專門博士官講授,成為判斷是非標準與決策依據。
也就是說,有漢一朝,七經才是一切政策、律法的基本理論來源。
由於當時博士傳經各依家法師法,章句互有異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輾轉傳抄,文字多謬 。皇家藏書樓裡的標準本 “蘭臺漆書” 也因腐敗遭偷改,為了維護統治地位,漢靈帝下令校正儒家經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經抄刻成石書。
這邊是熹平石經了,就放在洛陽開陽門外,洛陽太學所在。
一共四十六塊石碑。在蔡邕等人的正清源之下,將七經,雕刻在了這些石碑上。
而這七經,具體指的是《魯詩》《尚書》《周易》《禮儀》《春秋》《公羊傳》《論語》這七本儒家經典。
翰林院之後的工作除了將熹平石經都抄回來之外,還要繼續蒐集天下各個學派、各個流派的經典著作,然後全都編纂、修著成書。
這種好事兒,劉備自然不會拒絕,不光沒有拒絕,還大力支援。
直接給了翰林院一個從二品的編制。
也就是說,翰林院的院正是正二品的官銜,雖然沒什麼實權,但是屬實清貴。
掛牌之後,劉備便離開了翰林院,劉平則帶著翰林院第一任院正,進了翰林院的大門。
翰林院的第一任院正,毫無疑問落在了鄭玄的身上。在瞭解了翰林院的職責之後,鄭玄欣然接受,那什麼禮部尚書,去死吧。
“翰林院好啊,翰林院得弄,得好好弄啊。”鄭玄進入翰林院之後,一直在嘀咕著。
劉平笑了笑,道:“你下面還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再往下還有侍讀、侍講,編修、檢討、庶吉士。其他的還有一些小吏,某讓文若寫了一個摺子,您回頭看看就行。編修這個,是授予科舉前四的,庶吉士則從每一屆文章優秀經典通透的人裡面遴選。到時候還得您老把關。”
鄭玄只是點頭,臉上都是笑容。
見他如此高興,劉平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帶著他在翰林院轉了轉。
然後就很快離開了。
再不走,他感覺都要幫鄭玄先把班子給搭建起來了。
他哪有人啊?之所以搞這個,還不是為了從鄭玄的學生裡再掏點兒人出來。而且鄭玄作為海內大儒,那是什麼聲望?
讓他號召人來做官,他肯定不願意,但是要讓他號召人來搞學術研究,修書,那就不一樣了。
至於人來了,到底幹什麼?
那重要嗎?不重要,只要來了就行。
從翰林院離開,到了班房的時候,荀彧走了過來,道:“伯達的訊息,按照時間來算,他現在應該已經到了滇池縣了。”
“哦?”劉平笑了起來,道:“他動作還挺快的嘛。”
伯達,是司馬朗的字。
荀彧跟著笑了一下,又道:“南蠻的情況比想象中的複雜,如果真的跟南蠻全面開戰,恐怕我們要面對的是超過二十萬蠻兵。”
“二十萬蠻兵?”劉平都沒詳細看情報,就笑著說道:“其中九成都是普通的南蠻青壯吧?”
他指了指腦子,道:“某還記得,之前估算過南蠻的人口,大概在二百萬口左右,以南蠻的生產力水平,他們能養出來三五萬戰兵就已經很厲害了。”
“的確是如此,但這也不可小覷,畢竟左都督只有三萬人,就算加上地方郡兵,總兵力也不會以超過五萬。”荀彧還是比較謹慎的:“而且益州南部地形複雜,瘴氣瀰漫,咱們還是要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