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計劃是這樣的,工部計劃明年組建一個水利部門。這個新的水利部門,會專門負責目前的水利工程工作,設定堰官,組建專業的維護隊伍,定期巡查。”
宋瑜一邊說著,一邊將手裡的資料遞給一旁的書吏:“堰官的重點工作目前在益州,諸位可以看一下,益州有都江堰、通濟堰以及蟆顧堰。堰官的主要職責就是組織人員對這三個堰定期巡查,每年枯水期的時候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清理河道淤泥,加固堤岸,確保他們分水、排沙、灌溉功能正常。”
因為已經是十二月了,所以劉平拉上六部以及其他主要官員開了一個會,做一些明年的工作確認和調整。此時正好輪到了工部,因為工部尚書吳懿去幹仗了,所以此時是宋瑜做代表在發言。
不過工部本就是宋瑜和田行當家做主,有沒有吳懿其實都一樣。
而工部除了一些已經定下來的工作之外,宋瑜又給自己加了新的工作。在來到益州的這段時間,宋瑜親自走訪了不少地方,也往各地派了不少人進行實地考察。又結合瞭如今劉備勢力佔領區其他地方的實際情況,決定在明年的時候,開始搞水利。
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農業生產,秉持著的也是劉平之前在武都提出來的概念。
那就是水資源是足夠的,只不過時空分佈不均勻,我們可以用修建水利工程等方法儘可能的讓水資源的分佈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均勻。
“除此之外,工部在進行實地考察之後,認為還可以建立水庫、坎兒井等來保證地方用水以及灌溉。”宋瑜說到這裡,指了指手裡的卷宗道:“具體的地方、施工需求都在卷宗裡,大家可以看一看。”
劉平看了一眼,不同於堰官,針對的主要是都江堰這幾個水利工程。宋瑜給到的水庫、坎兒井的建設工作,遍及劉備勢力的整個佔領區。
整體思路很是明確,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就開鑿水渠。沒有的地方就修建水庫,各地還能開挖坎兒井。
所謂坎兒井,是一種乾旱地區取用地下水的特殊水利工程,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個部分組成。想要挖坎兒井也是一個技術活,首先需要確定水源。
比方說在天山等地,因為有冰雪融水深入地下形成潛流處。那麼就可以在這裡嘗試鑿井。沿著山脈走向,每隔十到三十米挖豎井,用於定位、出土以及通風。
確定水源之後,就可以開挖暗渠。從地下水位高的一端開始,向灌溉渠挖掘,保持一定的坡度,使水自流。暗渠的斷面約一到兩個平方,用礫石、土坯襯砌,防止坍塌滲漏。
暗渠水流來到灌溉渠之後,接入明渠,引至農田。在適當的位置設定澇壩,澇壩可以理解為一種超小型的水庫。澇壩可以調節水量、沉澱泥沙,在旱季的時候提供灌溉用水。
劉平看到最後,發現宋瑜還專門單列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在敦煌開挖四條水渠,引水灌溉,擴大敦煌的耕地面積。目前敦煌就在劉備勢力手中,也是馬騰等人駐紮的地方。
按照之前的資料來看,敦煌除卻馬騰的部隊之外,整個敦煌只有不到兩萬人口。作為劉備勢力管理西域的前哨站,如今敦煌基本上要靠涼州來供養,本地的生產連當地人都養不活。
按照宋瑜的計劃,四條水渠修建成功之後,敦煌的耕地面積可以達到二十萬畝。而此時,敦煌的耕地面積不到四萬畝。
“說一說敦煌那邊的。”劉平對宋瑜說道。
宋瑜點點頭,然後道:“工部計劃用四年的時間,在敦煌開挖四條水渠。具體位置諸位可以看一看卷宗最後的附圖。四條水渠,全都引黨河水。這四條水渠,分別是孟授渠、陰安渠、陽開渠以及北府渠。按照工部的測算,這四條水渠建成之後,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啊,可以讓敦煌耕地面積達到三十萬畝,最差也能達到二十萬畝。”
荀封聽到這裡笑著說道:“那這樣看來,馬騰將軍他們再過幾年就可以勉強自給自足了啊。”
這話說的倒是沒錯。如今在格物司的支援下,哪怕是在敦煌,糧食畝產都能達到三石,按照最差的情況來看,二十萬畝地,可以產糧一百八十多萬石。敦煌如今軍民合在一起都不到五萬人,相當於每年每人能分到接近四十石的糧食了。
說是勉強自給自足都是保守了
“那也是要四年後。”劉平笑了笑道:“但是工部這一次的計劃不錯,某大概看了一下,按照工部的計劃,光是這些水利工程建設完成,就能給我們帶來大概五百萬畝的耕地。當然了,這些地方還需要開墾,養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