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長安那邊其實不太平,按照劉平的想法,張飛不該來成都的。但是劉備大概是太想自家兄弟了,便讓張飛也跟了過來。
好在李榷那些人倒也沒有什麼動作,再一個,就算是他們真的朝著長安打回來了,長安的劉備軍也完全可以扛得住。
一來李榷手底下都是騎兵,野地浪戰目前堪稱天下第一,但攻城就差了許多。而且後勤補給也完全不給力。
二來,長安守軍也不是吃素的,就算張飛不在,就以李榷的能力,想打進長安,屬實有些困難了。
也因此,在劉備堅持的情況下,劉平也沒有說什麼,同樣讓張飛回來了。昨兒個幾個人還一起在劉備家裡開了個小會。
“今兒個某可沒喝酒。”張飛笑著說道。
說完,他翻身下馬,牽著馬跟劉平齊身。
劉平笑著搖搖頭:“三哥說這話做甚?”
“你說的那個官制改革,今天就要有結果了?”張飛忽然壓低了聲音。
“怎麼?三哥對這個也感興趣?”
張飛搖搖頭,道:“雖然三哥對這些不感興趣,但也知道這事兒可不是那麼好推行的。不過你放心,誰要是不同意,你看三哥幹不幹他就完了。”
“你可別。”劉平連忙道:“這事兒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咱們兄弟這麼多年,除了當初打程遠志的時候,你見過我什麼時候乾沒把握的事情了?”
“哎?當初你沒有把握嗎?”張飛驚訝了:“當初你不是挺自信嗎?”
“嗐,年少輕狂了當時是。”
說著,兩個人聊起了剛起兵那會兒的趣事兒,這一路走過去倒是有趣多了,兩個人都很是開心。
王府,準確的說是一座宮殿。
此時太陽剛剛升起,一大群官員就在宮殿入口處的長廊裡等著。劉平和張飛兩個人老遠就看到了在人群中鶴立雞群一般的二爺。
沒辦法,二爺個子高,骨架大,站在這一群人裡面,太是顯眼了。
寒暄了一下,兩人走到關羽跟前,稍稍說了幾句話之後。劉備的內侍出來通知,可以開始朝會了。
是的,以前是評定,現在可以用朝會這個詞了。
眾人按照位次排好,魚貫而入。
......
劉備在上首,穿著一身蟒袍,一臉平靜的看著下面分左右跪坐的百官們。在這一刻,劉備有些恍惚了。
想到了當年他帶著劉平、關羽、張飛三個人,在涿郡的日子。
好遙遠。
但看到坐在最前面的三人,劉備又覺得其實也沒那麼遙遠了。
劉平老神在在的坐著,雙眼微眯,看著就像是要睡著了一樣。
劉備輕咳一聲,道:“如今我等剛入益州,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諸君可有方略教我?”
他話音剛落,左列最後一排,一個年輕的官員越眾而出,走到大殿中間,跪在地上,道:“臣,有本奏!”
這人是荀彧,劉平安排的。事實上,劉平看得出來荀彧不想當這個出頭鳥,但他不管這些個,仍是讓荀彧出來。
因為他需要一個世家子出來將官制改革的事兒給放到檯面上。
其實這事兒在場的人都知道了,但知道歸知道,只要這事兒不放到檯面上,那就只是一個想法。劉平完全可以自己提出來,但這事兒他還有其他的考量,需要世家子來提出來。
還有誰比荀彧更合適嗎?
出身高、官職低、能力強、交遊廣闊。
說句實在的,荀彧不管在哪一家勢力內部,最後都會成為世家出身官員的主心骨的。
劉平看重的就是這個。
劉備看著荀彧,道:“說就行了,不用這麼麻煩。”
他還是沒習慣身份的轉變。
荀彧是個守規矩的,老老實實的行禮,然後將官制改革的事情,說了出來。沒人打斷他,所有都安靜地聽著,聽的同時也偷瞄劉備和劉平兩個人的反應。
荀彧說完之後,劉備按照劇本繼續往下演:“諸君覺得如何?”
“臣以為,如今官制雖然堪用,但卻有些不合時宜了。”劉平開口定下了調子:“尤其是對吾等來說。”
這是實話,官制改革除了是階段性的劃分蛋糕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現有的官制,很難有效的管理如今的劉備集團內政。
因為劉平的緣故,劉備集團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衙門,內政方面有專門搞科技的格物司、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