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他必須先確定了之後,才能召集人來商量。殺父之仇啊,他不左右不定的話,那麼他麾下的這些人一定會主張攻打徐州報仇的。
無他,這是大漢!
公羊學說還是很有市場的,大復仇理論還是合情合理的。
按照曹操的想法,就算對徐州動手,也不是現在。袁紹如今已經基本上拿下了黑山賊。跟他在青州做的差不多,他得了精銳的青州兵,袁紹也獲得了黑山眾。如今雙方還是比較剋制的,可是如果他動手打徐州,曹操用許褚的腦子想都能猜到,袁紹肯定會南下的。
因為袁紹北邊的幽州自顧不暇,西邊的小朝廷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對他動武。
那麼只要曹操攻打徐州,袁紹肯定直接撲向兗州。
“那麼想要對徐州動手,就得拖住袁紹。想要拖住袁紹,那就得幽州公孫瓚入主幽州.....看樣子某得幫一幫公孫瓚啊。”曹操摸著下巴思索著。
有了計較,曹操開始召集自己的謀臣了。
這個時候曹操的謀主是誰呢?一是戲志才,二是程昱,三是陳宮。原本應該在曹操帳下的郭嘉,此時還被扣在袁紹勢力;應該成為曹操大管家的荀彧因為劉平一通忽悠暫時沒有出仕,甚至還想去長安看看。
稍微有那麼一點星光黯淡的感覺。但是沒了郭嘉和荀彧,多了一個陳宮也算是稍微彌補了一下。跟原本歷史軌跡不同,曹老闆還算順遂,沒有說出讓陳宮不滿的那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還是很看好曹操的。
三人聯袂而來,來之前已經得知了曹嵩遇害的訊息。
戲志才這個人能力很強,像是有道德底線的李儒,智謀深遠。程昱則是實打實的戰術大師,多謀善斷(袁紹實名制羨慕),最關鍵的是,程昱這個人雖然說是謀士,更是被後人稱為曹操麾下五大謀士之一,但是其實這人是個猛將。
有個形容詞叫勇冠賁育。賁、育的意思是戰國時勇士孟賁和夏育的並稱。這個詞就是形容一個人個人武力值極高的。
整個漢末三國時期,史書記載,只有三個人獲得了這個評價。
分別是曹仁、程昱和袁渙。而這三個人只有曹仁一個人是正兒八經的武將,另外兩個人都是以文官而聞名於世。
袁渙如今跟袁術混,表面是個文官,暗地裡是袁術軍武力值天花板。主要是因為袁渙這個時候還沒怎麼受到袁術的重視,不然的話境遇肯定要好很多。
對了,原本歷史軌跡中,帶袁渙出道的人是劉備。
劉備做豫州牧的時候,舉薦了袁渙。當然了,現在舉薦袁渙的人變成了袁術(名義上,實際上是郡裡面舉薦的。劉備則不一樣,是自己舉薦的袁渙。老劉這個人,眼光是真的毒辣。)
最後是陳宮。這個人性格剛直,足智多謀,但是有個缺點,那就是沒有急智。咋說呢,他有點像是加強版的劉平。
單就謀略這一部分來說,陳宮跟劉平很像,長於謀劃,短於臨陣機變。
“都來了啊。”曹操說話帶口音,好在這幾個人都能聽懂,畢竟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幾個人的口音都差不多。
“主公。”戲志才先開口:“可是為了徐州之事?”
這三人,陳宮最早跟曹操,其次是戲志才,最後是程昱。但是曹操更加倚重戲志才,所以一般都是戲志才先開口。
pS:沒有太監,就是鬱悶了一段時間,調整了一下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