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隴西楊阜(1 / 3)

隴西榷場。

劉平結完婚沒幾天,便離開了武都,來到了隴西榷場。

隴西榷場大概有一個小鎮子大小。李參派了五百人規模的郡兵在這邊負責維持秩序。目前榷場內的商人大多數都是從武都來的,只有少數幾個羌人、匈奴人等在這裡做生意。

但大多數都是擺攤,給他們準備的商鋪,並沒有要買。

李參陪著劉平在榷場裡逛了一圈。

“眼下榷場剛剛開市,除了附近的胡人之外,沒有多少人知道。而且這些胡人也不太放心,擔心是咱們耍詐,賺他們的。”

劉平點點頭:“這事兒得解決,一是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咱們的榷場,在哪兒,是幹什麼的,有什麼好處;另外就是樹立典型,在胡人和漢人中都樹立一個典型出來。”

“什麼典型呢?那就是在榷場可以賺到大錢,甚至是一夜暴富。”

“這得雙管齊下。”

李參聽著劉平的第二個辦法,眼睛一亮:“劉功曹倒是好想法,某確實沒想過還能樹立典型。”

“沒有一夜暴富的故事,又怎麼能吸引到人呢?”劉平笑了笑:“這樣,你把人選好,到時候某會告訴你怎麼做的。”

“好!明日某便把人給定下來。”李參答應下來。

“羌人比較複雜,就咱們附近就有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等十幾個羌族部落。先零羌如今已經反叛了,某覺得可以在燒當羌中選一個人出來。”

“至於漢人這邊,就得看劉功曹你的了。武都商業繁榮,能挑出來更合適的人。”

劉平點點頭:“也行。不過某今日過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

“功曹請說。”

劉平從懷裡摸出來一個五兩的銀錠道:“某希望榷場所有交易,都以白銀結算。”

“嗯?”李參有些不明白。

事實上,銅錢在西北是主流的貨幣,不管是漢胡都使用大漢的銅錢進行交易。如果是大型交易那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了。

李參不明白,把銅錢換成白銀,跟之前有什麼區別。

劉平笑了笑解釋道:“如今白銀一兩約等於一百五十錢,如果在民間這個價格還會上漲。大概到一百六十錢的樣子。這五兩銀子,就相當於八百錢。”

“五兩銀子總比八百錢要好攜帶吧?”

“假如咱們做一筆生意,需要上萬錢,那也就是幾十兩銀子的事兒,也就幾斤。但是上萬錢得多重?”

“以物易物只不過是銅錢太重,不方便罷了。而且以物易物對運輸還有很大的要求,過程中還有損耗。賣家和買家都需要將各自的貨物轉運。”

“如果用白銀的話,那麼就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除非是那種特別巨大的交易,那麼都可以用白銀來交易。買賣雙方都比較方便。”

“假如某是一個賣家,把東西換成了東西,還得再運回去銷售。但是有了白銀就不一樣了,某可以直接換成白銀,省去了運輸的成本,變相的多賺了錢。”

“這樣,經濟就會越來越活泛。”

頓了頓,劉平繼續說道:“當然了,白銀也是金屬,若是交易規模太大,需要的白銀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如今武都和隴西兩郡的白銀儲量肯定是無法支撐太過繁榮的貿易的。”

“不過某也有辦法。”

李參正聽得入迷,聞言立刻問道 :“什麼辦法?”

“錢莊!”劉平擲地有聲的說道。

開設錢莊,是劉平在知道了銀礦儲量之後做的決定,而且他的野心很大。與其說是錢莊,倒不如說是銀行了。

在劉平的計劃中,錢莊除了存取款、商業貸款等功能之外,還要有發行貨幣的職能。

依託錢莊,劉平接下來將施行一整套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一個相當現代的詞語,但是從古至今,中央王朝總是主動或者被動的施行過各種貨幣政策。因為貨幣政策對經濟的發展影響巨大。

古人就算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卻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在劉平看來,一個持之以恆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建設、生產力的提高都是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

當然,貨幣政策不是恆定的,而是要根據經濟執行發展的現實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最簡單的,後世每一個高中生都知道的道理,當經濟發展過熱的時候,要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當經濟發展緩慢時,要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