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龍,主公他......讓奉孝先生派人去公孫瓚軍營尋找你了。”
夏侯蘭走到他跟前,靠近他耳邊低聲道。
他眉頭皺成了川字,滿臉糾結。
“唉~主公,我並非有意期滿啊!”
他心中有些難受,暗自感慨。
主公對自己恩重如山。
這事不和主公說,自己這個將領做得不好。
和主公說,眼前這位發小就會離開。
他知道發小是個說話算話的人,也就不敢把這位發小的事情告訴主公。
“什麼?這......”趙雲眉頭也是皺了起來。
那位使君真的那麼器重自己?
“子龍,要不我們去和主公說清楚,主公本就器重於你,必然會給你將軍職,讓你領兵作戰。然後你可領兵為主公殺敵。”
夏侯蘭扶著趙雲的肩膀,臉上帶著些許期盼。
趙雲卻是搖了搖頭,目光緩緩落在夏侯蘭臉上,他正色道:“不可,子衡,所謂無功不受祿。”
“雲本布衣,學武于山中。”
“得使君看重,親至常山尋我。”
“更是救我兄長性命,待我兄長如手足。”
“助我常山殺賊滅敵。”
“身為一州之主,如此厚待於我。”
“我堂堂大丈夫,豈可不報大恩?豈能不知好歹?”
“子衡,你知道的,雲學藝下山後,得知此事,便前往鄴城。”
“我本打算在冀州觀望,尋機會報恩,若使君為明主,我便繼續追隨於使君。”
“若使君非明主,我便離他而去。”
“此,我初之願也!”
“眼下,雲見使君乃聖明之主,我自不背離。”
“但如此大恩,我豈能不報?”
“若是直接面見使君,雲無寸尺之功,使君便給我安排軍職,這不是我想要的。”
“正好,此次迎戰公孫瓚,我可為使君殺敵,立功後再面見使君,以報使君大恩。”
“然後順勢入使君麾下,為使君牽馬墜蹬,以效犬馬之勞。”
“如此,方可大慰平生。”
“此,雲之願也!”
趙雲滿臉嚴肅地看著夏侯蘭說道。
他學藝回來,多番打聽,得知韓明親自去常山找他。
更是救了自己兄長,助家鄉消滅賊寇。
而韓明本人更是多行仁義之舉。
正好,他心中的明主便是那種心懷仁義,善待士卒,體恤百姓,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的人。
而韓明做的事,和他心中的明主別無二致。
如此明主,正是他心中所期盼的。
但男子漢,大丈夫,人家如此幫助自己。
自己卻沒有任何功勞就去做人家麾下的將領,天底下哪有這種事情?
反正他趙雲是做不出來的。
這次迎戰公孫瓚,正好,找機會把公孫瓚擒來獻給使君。
然後順勢入使君麾下,做使君麾下馬前卒,以為使君牽馬墜蹬。
自己只有如此行事,才是大丈夫所為。
“可是......”夏侯蘭糾結道。
“沒什麼可是的,子衡,這次迎戰公孫瓚,我定要為使君殺敵。”趙雲擺手打斷了夏侯蘭的話。
“唉!好吧!”夏侯蘭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位發小從小就這樣,執著而目標堅定。
性格雖然固執,但自己偏偏就喜歡子龍這種性格。
但自己卻幫子龍隱瞞主公,這可如何是好?
“唉~”
......
數日後,韓明帶領大軍匯聚於文安。
讓大軍在城外安營紮寨,他打算帶著眾文武直接前往文安縣城。
文安縣西門,黃忠和韓軾早已經等候多時。
看著主公身邊那麼多文臣武將,兩人心中也是歡喜。
那麼多兵馬對付公孫瓚,穩了!
此刻,文安縣城中補足了五千人馬,共兩萬大軍在城裡。
城外三萬五千兵馬。
加上鄚縣的五千人,共六萬大軍對戰公孫瓚。
整個河間北部一時間熱鬧非凡。
有著兵馬的吶喊聲。
雙方的斥候探馬不時的在各自軍營的周邊來回查探。
其他各路諸侯的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