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金的武德通寶更是聞所未聞。
隋朝時,還是在流行五銖錢。但由於戰亂等因素,各路軍閥均有私鑄,摻沙、剪邊、擴眼、磨薄,輕小淆雜,各種惡錢層出不窮。等到隋末,一吊錢五斤四兩已經不足二斤。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改元武德。為整頓混亂幣制,武德四年、廢隋錢,鑄開元。
《舊唐書·食貨志》記載:“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面文“開元通寳”,由歐陽詢書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
從武德元年到四年之間,究竟有沒有鑄幣,有沒有武德通寶,尚且未知。如果眼前的錢是真的,有很可能是唐開國時鑄造的第一批宮錢,說不定能直接填補錢幣歷史,甚至學生課本都得改寫,價值根本不可估量。
我在古玩行當也算闖蕩了兩年,課是上了不少。
不管是去鄉下收貨,還是想在地攤撿漏,一定要有腦子。當你知道其中某些東西值錢時,千萬不要直接開口問價,更不要表現出過度的興趣。
賣家也不傻,可以說都是人精。人家稍微一打量你的表情,就能覺得這東西自己可能看走眼,要麼就不出了,要麼就給你個高價。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動聲色地將其與其他一些不太起眼的東西一同購買下來,讓賣家誤以為你只是順便帶走,並未特別看重那件心儀之物。
行內這叫買櫝取珠。
我故意舉著銀簪對著窗外看,口中問道:“李叔,這簪子頗為不凡,不知可有傳承來歷?”
:()盜墓:玄冥寶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