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盆,又叫吉祥盆、陰陽盆。直徑4寸左右,深1寸有餘,正中有一圓孔,陶質,上刷黑釉。跟花盆、土缸類似。
在各地習俗中很是常見,譬如新媳婦進門要跨火盆,意味日子以後過的紅紅火火,出獄後跨火盆,意味祛除晦氣等等等等。
在北方出殯前,爐中香不能斷,盆中錢不能停。一則穩住屍身魂魄,二則多燒點錢給死人帶著,行到陰司黃泉路上也能塞些錢財賄賂鬼差,免受皮鞭熬打之苦。
等起靈送殯前,由死者同輩,或長輩高喊一聲:“起靈。”
於是死者後人拿了火盆,照一塊品相完好的磚頭,使勁摔去。摔者謂之孝子賢孫,古時是嫡子或嫡孫,現在是長子長孫,或侄子侄孫,都沒有的也可女婿孫婿。總之按舊例,親戚之間誰摔盆,誰就可以承繼死者的大部份家產。
要是誰罵人,說你以後連個摔盆的都沒有,那就是九族皆死,可比斷子絕孫狠毒了。
其形,摔得越碎越好,聲音是越響越好。寓意驚醒死人魂魄,別在留戀人間,快快轉世投胎去吧。生人往後無病無災,歲歲平安。其各地風俗不盡相同,也有真摔花盆的,摔砂鍋的,摔瓦片的。
摔盆時用的這塊磚頭也有說法,如果是年高、福壽雙全的老人正常死亡,撿回摔盆用的磚,稱為“借壽磚”,意為借用死者的福壽。
把磚墊在水仙花盆底下,謂之“仙福永享”,家宅當獲福、祿、壽三星的庇護。
也有說,拾此磚放於門前為“吉星高照”,還說可以避邪鎮宅。埋在影壁前,任何邪魔歪祟都不敢侵入。還有說,用這塊磚給小男孩壓書,孩子將來一定是“一品文章錦繡成”,可望“三元及第”。若給女孩壓布墊腳,做刺繡、衣服、鞋帽之類的手工活定會心靈手巧。
此類傳說不一而足,都是些對生人美好的期許。
如果火盆兒沒摔碎,切忌再摔第二次。說明死者心中不平,得讓喊“起靈”的同輩老者,燃香問明,若問準了,香頭火旺冉冉直升,沒幾下就燒完了。然後安排許願怎麼怎麼辦好,你放心去,有我們照顧呢,再把火盆踩碎。若問不準,香著一半就熄滅,強行點燃也燒不了多久就會折斷。
我心說這老太太先假死後被悶死,又看見家門不幸,孝子賢孫摔個火盆還是踩樊老漢的腦袋踩碎的。現在也沒個同輩燃香問事,怨氣肯定凝結不散,能抬得動棺材就有鬼了。不由揉著臉上僵直的肌肉,我草,剛才棺材蓋上坐著的,難不成真是樊老太的鬼魂?
樊衛偉盯著棺材突然高聲大笑,指著它笑的都快岔氣了,吹著棺材蓋笑了好一陣子,臉上的笑容都止不住。
我看著樊衛偉神經質的笑容,腦子裡不知怎麼就想到維維豆奶的廣告,有一個男人拿著維維豆奶對著我微笑,還說著【維維豆奶,歡樂開懷!】
樊衛偉兀的收起笑容,點燃一根菸,手中不停按著打火機,從懷中掏出照片,離打火機越來越近。冷聲衝棺材說:“讓你將就將就,你還不樂意,難道我媽就樂意,嗯?別給臉不要臉!”
說罷衝換了人的八大金剛一揮手呵道:“起靈!”
有道是人怕鬼,鬼怕惡人,惡人怕亡命徒。隨著一聲起靈,薄皮柏木棺材輕飄飄的就被八大金剛抬了起來。
嗩吶一響,眾山民和考察隊扛著鋤頭鐵鍬,拿著元寶蠟燭經幡白布等物,扮做孝子賢孫被黑衣小弟們拿槍逼著,跟在棺材後面朝後山走去。
他孃的。我真是太餓了,上了20塊錢禮,吃席都沒吃上又得走山路。
迎著山風行至山樑,沒走通往前方小懸空寺的棧道,而是順著山樑往上跨過,向西北折返,再盤山小道一路往下,又走了約莫一個鐘頭。
就看遠處河對面背陰崖壁間,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洞窟,洞窟有深有淺,淺的只有數米,深的好似古井。洞窟外佈滿藤蔓,崖壁也被水流常年侵蝕的不堪入目。形狀之怪,神似賴蛤蟆的一張背脊老皮,直刷刷貼在懸崖上,怎麼看怎麼滲人。
洞內,有輕緩水流匯成小溪從中溢位,散碎的水珠打在石壁上,叮叮噹噹之聲絡繹不絕。
谷中河道兩側,具是粗不知幾許,高不知幾丈的參天老樹。無數小溪自山間起伏,又聚在谷下形成大瀑,順著刀削般的崖壁奔流而下。
心道那裡應該就是田國棟所說汾河源頭蛤蟆腔吧。
等我腿膝痠軟,接連偷吃了幾塊巧克力補充能量,才踩著幾條原木搭成的木橋,越過汾河滔濤激流,繞行至半山腰一處墳塋戳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