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小凡坐在超級計算機控制中心那巨大的環形控制檯前,周圍的空氣彷彿都因緊張的氛圍而微微震顫。巨大的螢幕上,複雜的資料如瀑布般流淌,這是她與團隊數月來收集的關於永生之球的珍貴資訊。在這片資料的海洋中,蘊含著揭開永生之球奧秘的關鍵線索,而超級計算機,就是他探尋真相的有力武器。
“啟動模擬程式。”姬小凡的聲音沉穩而堅定,打破了控制室裡的寂靜。隨著指令下達,超級計算機發出一陣低沉的嗡嗡聲,開始全力運轉。最初輸入的引數是基於她們對永生之球能量釋放模式的初步觀測。姬小凡深知,永生之球釋放能量並非簡單的線性過程,而是呈現出一種複雜且獨特的模式。每次能量爆發都伴隨著強烈的電磁輻射、引力波動以及多種奇異粒子的產生,這些因素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神秘的能量畫卷。
在模擬的虛擬空間中,一個代表永生之球的亮點逐漸浮現。它開始按照設定的能量釋放模式向外輻射能量,金色的光芒如漣漪般擴散開來。姬小凡緊緊盯著螢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當這些能量與周圍模擬的宇宙物質相互作用時,奇妙的現象發生了:能量與星際塵埃碰撞,引發了一系列微觀層面的核聚變反應,產生了新的元素;與暗物質相遇時,原本不可見的暗物質似乎被能量“點亮”,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扭曲形態。
然而,模擬的結果與實際觀測到的現象存在一些偏差。姬小凡皺起眉頭,他知道這意味著某些關鍵引數還不準確。“調整能量釋放的頻率引數,增加 0.01 的波動範圍。”他果斷下達指令。團隊成員迅速操作,新的引數被輸入系統,模擬再次啟動。
這一次,模擬場景中的能量傳播路徑發生了變化,與實際觀測中的部分特徵更為吻合。但在能量與一種特殊的宇宙弦相互作用時,又出現了異常。姬小凡陷入沉思,他意識到物質相互作用的模型可能過於簡化。宇宙中的物質並非孤立存在,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量子效應、時空曲率等。
為了更精確地模擬物質相互作用,姬小凡決定引入量子力學的多體相互作用理論。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需要對每個微觀粒子的狀態進行精確描述和計算。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負荷瞬間劇增,風扇瘋狂轉動,試圖驅散因高強度運算產生的熱量。
經過漫長的等待,新的模擬結果終於呈現。這一次,能量與宇宙弦的相互作用產生了預期中的引力波漣漪,與實際觀測資料高度匹配。姬小凡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但她知道,這只是邁出了一小步。
隨著模擬的深入,他們開始關注永生之球在不同演化階段的能量特性。從理論推測,永生之球在誕生初期可能處於一種能量高度凝聚的狀態,隨著時間推移,能量逐漸向外擴散並與周圍環境相互影響。為了模擬這一過程,姬小凡不斷調整時間尺度和能量衰減引數。
在模擬永生之球早期階段時,她們發現能量以一種高度有序的方式聚集在核心周圍,形成了一種類似量子糾纏態的結構。這種結構賦予了永生之球強大的自我修復和能量調控能力。隨著時間推進,外部宇宙環境的干擾逐漸打破了這種完美的有序結構,能量開始出現洩漏和波動。
透過對不同階段模擬結果的分析,姬小凡發現永生之球能量釋放的週期性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微小波動存在某種關聯。這一發現讓他興奮不已,他意識到這可能是解開永生之球起源之謎的重要線索。
為了驗證這一猜測,姬小凡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詳細資料納入模擬模型。超級計算機再次全力運轉,試圖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找到隱藏的規律。經過數小時的運算,模擬結果顯示,永生之球的能量釋放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調製”。這意味著,永生之球的起源可能與宇宙早期的能量分佈和演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在模擬永生之球與周圍宇宙環境的長期相互作用時,姬小凡還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永生之球周圍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能量場。這個能量場不僅能夠影響周圍物質的分佈和運動,還具有某種記憶效應,能夠“記錄”曾經與之相互作用的能量和物質資訊。
為了深入研究這種能量場的特性,姬小凡設計了一系列特殊的模擬實驗。他透過改變永生之球的能量輸出、物質組成以及周圍宇宙環境的引數,觀察能量場的變化情況。實驗結果表明,這種能量場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和自組織性,它能夠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自動調整結構和功能。
隨著模擬的不斷完善,姬小凡逐漸構建出一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