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機甲身後的隊伍,是排成佇列的小學生,這些孩子們精神抖擻,頭上戴著多瑪共和國的三角形軍帽,手臂上綁著紅色的綢帶。
他們握著紅色的小旗,邁著富有節奏的步伐向前走去。
幾架銀灰色的飛機帶著破風聲,從頭頂上方快速滑過,機尾噴灑出亮晶晶的紅色紙屑,順著微風飄揚在空中。
“這是去紅場閱兵的先鋒隊隊員,只可惜……我們今天還有別的事情,不能再在這裡消磨時間了。”
米哈伊爾中將挺直腰背,朝著交通管制員揮了揮手,對方看到米哈伊爾中將臂章上的軍銜後,一路小跑趕了過來。
“將軍閣下!”
交通管制員停住腳步,朝這位將軍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米哈伊爾中將把衣兜裡紅色的軍官證遞給對方,淡聲說道:“實在抱歉,同志,我們要在半小時內趕往會場,能讓我們先行透過嗎?”
“當然!”
管制員看完軍官證,立即挺直腰板,再次向米哈伊爾中將敬禮道:“當然可以!”
……
基輔羅斯,最高統帥部。
米哈伊爾中將帶著柳德米拉進入寬敞明亮的會議室,才發現這裡的會議早就開始了。
數名神情嚴肅的共和國將領端坐在座椅上,翻閱著手中的情報。
這些報告詳細記錄了當前戰況,每一條戰線的推進與收縮都清晰可見。
泰勒帝國在這場戰鬥中的戰略部署,兵力分佈,以及武器裝備等關鍵資訊,都包含在內。
會議室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個無比巨大的沙盤,沙盤完美復刻出了戰場上的地形地貌,山脈、河流、城市等元素一應俱全。
研究本場戰鬥的蘇馬羅科夫上校站在沙盤旁邊,手持一根細長的指揮棒,向在座的各位將領講解態勢變化。
米哈伊爾中將作為步兵師的師長,本沒有資格參加這場會議。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被召回到最高統帥部,要和蘇馬羅科夫上校一起復盤這場戰鬥。
“這個月中旬,泰勒帝國在南線發動了特瓦尼亞戰役,其目的是將奈西米亞半島的蟲群殲滅,把這個方向的蟲群趕下海。”
“如果泰勒帝國順利達成了目標,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將徹底告別側翼的風險,重新在愛琴海地區建立雅典防線。”
多瑪共和國的將軍們沒有說話,因為他們都很清楚,泰勒帝國的決策是打破僵局的關鍵。
人類在持續數年的戰爭中,傷亡慘重,必須要在某一個方向上謀求變數。
問題在於……
誰都沒有膽量,在一場戰爭中賭上人類的命運。
“泰勒帝國為這場戰爭做足了準備,他們調集了三十萬人的部隊,兩千架飛機,重新整編了六個裝甲師,興登堡甚至把境內的預備役都派了過來……先說結論吧。”
蘇馬羅科夫上校把指揮棒指向了沙盤中間的特瓦尼亞城區。
“特瓦尼亞城區的蟲群被徹底殲滅了,泰勒帝國完成了階段性的戰術目標,但是由於先前得到的情報有誤,阿科琉斯山脈出現了新的蟲群。”
說到這裡,蘇馬羅科夫上校的語氣變得無比沉重。
“泰勒帝國的戰略目標失敗了,他們在今年入冬前……開闢了第三個戰場。”
泰勒帝國絕不能在這個時候走向滅亡,他們是歐洲大陸上的中流砥柱,用一國之力拖住了數量最多的蟲群。
會議室的圓桌突然亮起紅燈,負責講解的蘇馬羅科夫上校微微躬身,擺出側耳傾聽的姿態。
坐在圓桌最中間的人,是多瑪共和國的布魯西洛夫上將。
他雖然因為前朝貴族的身份,離開了多瑪共和國軍隊的核心位置,但是對方在多瑪紅軍內部的地位,仍然無人可及。
布魯西洛夫上將是本次會議的負責人,也是南線的最高指揮官。
這位上將敲動身前的桌板,微微皺眉問道:“我們不是履行合約,派出了七個步兵師,支援了泰勒帝國的側翼嗎?”
“是的,第231師部的師長,米哈伊爾中將就在這裡。”
米哈伊爾中將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向著各位同僚敬禮,答道:“我們接到命令的當天,就率部進入了血色地帶。這次支援動用了我們在南線的全部力量,參戰總兵力高達十萬,但是……各個師團都遇到了蟲群,傷亡慘重。”
米哈伊爾中將的回答符合大多數人的認知和理解,在沒有絕對的兵力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