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和李瑤還沉浸在成功舉辦文化交流專案的喜悅中,那成就感,就像三伏天吃了根冰棒兒——從頭爽到腳。可還沒等他們好好喘口氣,新任務就像一陣旋風,“嗖”地一下就刮來了。林局長的電話再次打破了兩人在鄉間的寧靜時光,電話裡,林局長的聲音透著興奮勁兒:“王逸啊,上次的專案幹得太漂亮了!上面點名讓你負責一個‘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示範基地’的建設,這可是個大工程,好好幹!”
王逸掛了電話,臉上既有被委以重任的自豪,又有對新挑戰的忐忑。李瑤湊過來,眼睛亮晶晶的,滿是期待:“老公,又有新任務啦?啥內容,快跟我說說!”王逸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講了,李瑤一拍手:“這不是好事嘛!就憑咱倆之前的默契和本事,這示範基地不得被咱們搞得風生水起!”
說幹就幹,王逸和李瑤第二天就奔赴專案所在地——西南地區的一個偏遠山村。剛到那兒,他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到了。村子依山傍水,風景那叫一個美,青山綠水相互映襯,遠處山巒起伏,雲霧繚繞,彷彿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可基礎設施卻差得離譜,道路坑窪不平,像極了老人掉光牙的嘴巴,一腳踩下去,塵土飛揚;村裡的房子也是破破爛爛,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不少房屋的牆壁都有了裂縫,彷彿輕輕一推就會倒塌。
王逸皺著眉頭,心裡琢磨著:“這條件,要建成示範基地,難度可不小啊。”李瑤卻在一旁打氣:“別愁眉苦臉的,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這地方自然風光這麼好,搞鄉村旅遊那是天生的優勢,再結合傳統文化,肯定能行!”
正當他們討論著,一個穿著樸素、滿臉皺紋的大叔走了過來,一臉疑惑地問:“你們是幹啥的?來我們這窮山溝溝有啥事兒?”王逸趕緊上前,熱情地介紹:“大叔,我們是來幫村子搞建設的,想把這兒建成文化和鄉村振興融合的示範基地,以後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大叔聽了,苦笑著說:“小夥子,你們的心意是好,可我們在這兒生活了大半輩子,啥辦法都試過了,這窮根兒,怕是扎得太深,拔不出來嘍。”
王逸和李瑤並沒有被大叔的話打擊到,他們決定先挨家挨戶走訪,瞭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在走訪過程中,他們發現村裡有位老藝人,擅長製作一種當地特有的竹編手工藝品,工藝精湛,每一根竹條在他手中都像是有了生命,編織出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可因為沒有銷路,只能在家裡默默做著,無人問津。王逸眼睛一亮,對李瑤說:“這就是個突破口!咱們把竹編和鄉村旅遊結合起來,讓遊客體驗製作過程,還能把成品帶走當紀念品。”
然而,事情可沒想象中那麼順利。當王逸和李瑤召集村民,準備大幹一場時,村裡的一些年輕人卻提出了質疑。一個叫阿強的小夥子站出來說:“你們說得倒好聽,可我們都要出去打工賺錢養家,哪有時間搞這些。再說了,就憑咱們這小村子,能搞出啥花樣?還不如出去打工來得實在。”這話一出,不少村民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王逸耐心地解釋:“大家聽我說,出去打工確實能暫時解決生計問題,但咱們的家鄉就一直這樣落後下去嗎?咱們一起努力,把村子建設好,以後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照顧家人,多好啊。而且,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咱們的竹編透過線上平臺,能賣到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就像玩遊戲,前期雖然困難,但只要咱們組隊配合,肯定能通關!”
就在大家還在猶豫的時候,李瑤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主意。她在村裡找了幾個年輕漂亮的姑娘,穿上當地色彩斑斕、繡工精美的傳統服飾,拿著竹編手工藝品,在村裡的美景前拍了一組美美的照片和影片,發到了網上。照片裡,姑娘們笑容燦爛,竹編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獨特的光澤,身後是寧靜的山水和古樸的村落。沒想到,這些照片和影片一下子就火了,網友們紛紛被這古樸的鄉村風光和精美的竹編吸引,留言表示想來體驗。評論區裡,“這也太美了吧,好想立刻去打卡”“被竹編圈粉了,太精緻了”這樣的留言刷滿了螢幕。
看到這些反饋,村民們的態度開始轉變,阿強也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看來是我見識短了,行,我聽你們的,一起幹!”
有了村民的支援,專案終於正式啟動了。王逸忙著聯絡建築團隊,規劃村子的基礎設施建設,拓寬道路、修繕房屋。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村裡四處奔波,和建築工人溝通施工細節,監督工程進度,忙得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李瑤則負責文化宣傳和旅遊規劃,她不僅邀請了一些旅遊博主來村裡體驗,還在網上發起了“尋找最美鄉村竹編”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