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愛與責任的延續(1 / 2)

城市新能源專案在蘇婧妍和許嘉潤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整座城市的能源結構正逐步向綠色、可持續轉型。然而,他們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心中懷揣著更大的抱負——將成功經驗推廣至全國乃至全球,為更多地區帶來清潔、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

在一次國際新能源產業峰會上,許嘉潤作為特邀嘉賓發表演講。他詳細闡述了他們團隊在新能源技術研發、應用以及與人工智慧融合方面的創新成果,分享了城市新能源專案從規劃到實施的全過程。他的演講引起了全場的熱烈反響,眾多國際企業和科研機構紛紛向他丟擲橄欖枝,表達合作意向。其中,一家國際知名的能源集團對他們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能在其全球多個能源專案中引入該技術。

蘇婧妍得知這一訊息後,既興奮又感到壓力巨大。她明白,與國際能源集團的合作意味著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為了確保合作順利進行,她帶領團隊迅速投入到緊張的技術最佳化和本地化適配工作中。他們對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提高系統的相容性和穩定性,以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複雜的能源環境和管理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團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同國家的能源政策、電網架構和使用者習慣差異巨大,要讓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通用,需要進行大量的定製化開發和測試。蘇婧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與團隊成員一起分析資料、除錯程式、討論方案。有時為了一個技術難題,他們會爭論得面紅耳赤,但最終總能達成共識,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許嘉潤則負責與國際能源集團的商務談判和合作對接。他頻繁穿梭於各個國家和地區,與對方的高層管理人員、技術專家進行溝通交流。談判過程並不順利,雙方在技術授權、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諸多分歧。許嘉潤憑藉著出色的溝通能力和堅定的立場,在維護研發中心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尋求雙方的共同利益點。經過多輪艱苦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合作協議,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全球推廣邁出了關鍵一步。

隨著合作專案的推進,蘇婧妍和許嘉潤意識到,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須建立一個全球化的研發和服務網路。他們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招聘優秀的科研人才和技術服務人員,組建國際化團隊。在招聘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一位來自非洲的年輕工程師,他對新能源技術充滿熱情,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在面試過程中表現得有些緊張。蘇婧妍和許嘉潤耐心地與他交流,瞭解他的想法和需求,鼓勵他發揮自己的優勢。最終,這位年輕工程師加入了他們的團隊,為團隊帶來了不同的視角和創新思路。

在國際化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落地應用。在歐洲,該系統幫助當地城市最佳化了能源分配,降低了碳排放;在亞洲,為快速發展的新興城市提供了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非洲,改善了部分地區能源供應不穩定的狀況,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便利。每一個成功案例都讓蘇婧妍和許嘉潤感到無比欣慰,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改變著世界。

然而,在國際合作的過程中,他們也面臨著一些質疑和挑戰。部分國際競爭對手對他們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提出了質疑,試圖抹黑他們的聲譽。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也給合作專案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面對這些困難,蘇婧妍和許嘉潤沒有退縮,他們積極回應質疑,透過技術演示、實際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他們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同時,他們也加強與各國政府和行業組織的溝通交流,爭取政策支援和合作機會。

在國內,蘇婧妍和許嘉潤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積極參與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制定和研討,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建言獻策。他們還將研發中心的部分技術成果無償捐贈給一些貧困地區,幫助當地改善能源供應狀況,促進經濟發展。在一次回訪貧困地區的活動中,蘇婧妍看到當地孩子們因為用上了穩定的新能源電力,能夠在明亮的教室裡安心學習,心中充滿了感動。她和許嘉潤決定,未來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讓更多人享受到新能源發展帶來的紅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婧妍和許嘉潤的研發中心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領域的領軍機構,吸引了無數年輕人投身於新能源事業。他們經常受邀到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講座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和科研成果,激勵更多的年輕人追逐夢想。在一次高校講座中,一位學生問道:“蘇博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