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好想快點做手工呀。”
媽媽笑著說:“別急,等會兒聽老師的安排。”
林真逸站在店門口,熱情地迎接大家:“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的親子手工活動。”
“希望大家今天玩得開心,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活動開始後,手工老師耐心地教大家制作手工藝品。
一位家長有些發愁地說:“老師,我手比較笨,這可怎麼做呀?”
老師笑著說:“沒關係,慢慢來。您看,先把這個紙折一下,然後再……”
在老師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動手,製作出一個個精美的手工藝品。
一位小朋友自豪地舉起自己的作品:“媽媽,你看,我做的小花好看嗎?”
媽媽開心地說:“寶貝,你做得太棒了!這是我們一起努力的成果。”
活動結束後,一位家長對林真逸說:“林老闆,今天這活動太有意義了。”
“不僅讓孩子們玩得開心,還讓我們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更親密了。以後要多舉辦這樣的活動啊。”
林真逸笑著說:“一定會的。我們雜貨店就是希望能為社群居民提供更多這樣的機會。”
透過這次活動,雜貨店與社群居民的感情更加深厚了,雜貨店在社群的形象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林真逸開始策劃下一次的社群互動活動,希望能為社群帶來更多的歡樂和溫暖。
林真逸一直把顧客反饋,當作雜貨店發展的重要依據。
他在店內顯眼位置設定了意見箱,還透過線上問卷的方式收集顧客的意見和建議。
一天,林真逸開啟意見箱,拿出一封信,上面寫道:
“老闆,你們店裡的商品種類挺多,但有些商品的擺放位置不太好找,希望能調整一下。”
林真逸看完後,立刻叫來店員們商量:“大家看,這是顧客給我們的反饋。”
“我們得重視起來,想想怎麼調整商品擺放位置,方便顧客找東西。”
店員小張說:“林老闆,我覺得可以在每個貨架上貼上更詳細的分類標籤,這樣顧客就能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林真逸點頭道:“小張這建議不錯,大家抓緊時間去辦。”
同時,林真逸還關注著線上問卷的反饋。一位顧客在問卷中提到:“你們的服務態度很好,但希望能增加一些進口商品。”
林真逸看到後,和採購人員溝通:“咱們得根據顧客的需求,增加一些進口商品的採購。”
“現在顧客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我們要跟上。”
採購人員說:“林老闆,我這就去聯絡供應商,看看能引進哪些受歡迎的進口商品。”
這天,老顧客劉姐來店裡購物。
林真逸走過去,笑著問:“劉姐,您對我們店有什麼意見嗎?您的反饋對我們很重要。”
劉姐想了想,說:“林老闆,你們店最近變化挺大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就是我覺得水果區的水果種類還可以再豐富一些。”
林真逸連忙說:“劉姐,太感謝您的建議了。我們會盡快增加水果種類,滿足大家的需求。”
根據顧客的反饋,雜貨店不斷改進。
商品擺放更加合理,進口商品和水果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顧客們看到雜貨店的變化,紛紛表示滿意。
林真逸深知,只有不斷傾聽顧客的聲音,才能讓雜貨店持續發展。
隨著節日的臨近,林真逸敏銳地察覺到禮品市場的巨大潛力。
他決定推出禮品定製業務,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
他找來店員們商量:“大家覺得我們推出禮品定製業務怎麼樣?”
“可以根據顧客的要求,定製個性化的禮品。”
店員小李興奮地說:“林老闆,這主意太好了!”
“現在大家過節都喜歡送獨特的禮品,我們肯定能抓住這個商機。”
於是,林真逸開始聯絡供應商,準備各種禮品材料。他還親自設計了一些禮品方案。
這天,顧客王哥走進店裡,看到禮品定製的宣傳海報,好奇地問:“老闆,這禮品定製是怎麼回事啊?”
林真逸熱情地介紹:“王哥,您要是有送禮的需求,我們可以根據您的要求,定製獨一無二的禮品。”
“比如您想送一份給長輩的禮物,我們可以選一些養生的產品,再配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