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關切地問道:“年輕人,是不是有什麼煩心事?”
林真逸嘆了口氣:“雜念太多,有些困擾。但我知道,抗拒只會讓它們更強烈。”
老者點點頭:“你能明白這一點就好。雜念就像天上的雲,你不用去驅趕它們,它們自然會消散。”
林真逸聽後,心中豁然開朗,繼續靜靜地觀察著雜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林真逸漸漸適應了雜念的紛擾。
他明白,抗拒雜念只會讓其愈發強烈。於是,他嘗試接納這些雜念,承認它們的存在。
“工作壓力大,這是現實,我接受。生活瑣事多,也是常態。”林真逸在心中默默唸叨。
漸漸地,雜念不再喧囂,他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平靜。
放下對雜念的執著,讓他更加接近本心。
旁邊的年輕人看著林真逸,一臉羨慕:“你是怎麼做到的?我感覺你現在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林真逸微笑著說:“就是接納和放下。當你不再和雜念對抗,你會發現,內心的平靜其實很簡單。”
年輕人若有所思,嘗試著像林真逸一樣接納自己內心的焦慮。
過了一會兒,他驚喜地說:“好像真的有用,我感覺沒那麼焦慮了。”
林真逸鼓勵道:“繼續堅持,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的本心具足愛,智慧和力量。”
列車在軌道上飛馳,窗外的景色如電影般快速切換。
林真逸想起進入生物公司之前的創業,曾經面對巨大的麻煩,苦不堪言。
“林總,我們快撐不下去了,怎麼辦?”員工們焦急地望著他。在本心的指引下,他冷靜應對,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他決定精簡業務,專注核心產品,同時積極地尋找新的投資。
“大家不要慌,我們一定能度過這個難關。”他堅定地鼓勵著員工。
這種力量,並非來自外界的權威,而是源自內心深處。
在列車上,他再次感受到本心的力量,那是一種堅定的信念。
對面的老者好奇地問道:“你說的本心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林真逸眼神堅定地回答:“那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指引,讓我在困境中不迷失,做出正確的選擇。”
“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路。”
老者感慨道:“這種力量很強大,希望你能一直保持。”
列車停靠在一個小站,又有新的乘客上車。
林真逸開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踐行修煉宗旨。
“您好,請問這個座位有人嗎?”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站在林真逸旁邊問道。
“沒人,您請坐。”林真逸微笑著起身讓座。
“太感謝你了,年輕人。”母親感激地說道。
“舉手之勞,應該的。”林真逸回答。
在與他人相處時,要傾聽內心的聲音,真誠待人;在面對困難時,相信本心的指引,勇敢前行。
林真逸知道,修煉並非孤立的行為,而是貫穿於生活的點點滴滴。
旁邊的年輕人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問:“你為什麼這麼熱心?”
林真逸認真地說:“這是我內心的聲音告訴我的,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好的感受,去接納它,去踐行它。”
“不好的感受和情緒,不被其所控,不被其所轉,而是要全力以赴地去轉化它,賦予它美好的寓意。”
年輕人似乎有所觸動,默默點了點頭。
列車再次啟動,林真逸回憶起與朋友的一次爭吵。
“你怎麼能這麼做?你根本不考慮我的感受!”朋友憤怒地指責他。
當時他被情緒左右,也大聲反駁。事後才明白激動的言行違背了本心。如果當時能冷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就不會發生那樣的爭吵。
這次回憶成為啟示,提醒他在情緒激動時,更要觀照自心,隨順本心去處理問題。
對面的老者感慨地說:“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往往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能從過去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很難得。”
林真逸點點頭:“是啊,所以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內心的平靜。”
旁邊的年輕人也湊過來:“那怎麼才能在情緒激動時保持平靜呢?”
林真逸思考了一下說:“可以先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問問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