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弟宣佈與國際知名投資人喬納森·克萊因合作,共同發起“未來技術聯盟計劃”。這一聯盟吸納了多家科技公司,宣稱目標是“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公平的技術生態系統”,但實質卻是針對行遠集團的全球市場佈局展開全面封鎖。
在聯盟成立的新聞釋出會上,喬納森·克萊因高調宣稱:“單一企業壟斷的局面只會扼殺創新。我們的聯盟將為更多企業提供機會,打破不平等的技術壁壘。”
一時間,行遠集團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關於“技術壟斷”的輿論聲浪再度高漲。
行遠集團總部,楊子軒召集核心團隊緊急開會。
“他們在打輿論戰的同時,試圖透過‘技術聯盟’構建市場壁壘。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接下來的全球合作計劃很可能會被全面拖延。”王少傑率先發言,他手裡拿著一份最新的輿情分析報告,“聯盟的成立在短期內確實對我們的聲譽造成了衝擊,但這不過是表面現象。關鍵在於,他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倪紹豪皺眉道:“谷弟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支撐一個完整的聯盟生態系統。換句話說,這很可能是一個虛張聲勢的騙局,他們只是想利用克萊因的名聲擴大影響力。”
“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張玉瑩提醒道,“即便是虛張聲勢,只要能擾亂我們的節奏,就足以讓我們在競爭中陷入被動。”
“玉瑩說得對。”楊子軒敲了敲桌子,“他們的核心目標有兩個:第一,阻止我們智核AI的全球推廣;第二,分化我們的合作伙伴。所以,我們的反擊必須集中在這兩點上。”
楊子軒提出了三步反擊策略:
1.鞏固合作伙伴:王少傑團隊負責重新梳理現有的合作關係,與所有主要合作伙伴簽訂更深層次的戰略協議,同時啟動全球範圍內的“信任計劃”,公開透明智核AI的技術標準和安全性,以增強市場信心。
2.突破聯盟防線:倪紹豪帶領技術團隊,加快智核AI的下一代技術研發,提前釋出更具突破性的產品,以技術優勢打破聯盟構建的市場壁壘。
3.分析聯盟內部弱點:梁邵超負責深入調查聯盟內部,尋找他們的資金鍊和合作關係的漏洞。
“記住,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自保,而是徹底擊潰他們的計劃。”楊子軒目光如炬,“我們需要讓所有人看到,行遠集團是不可撼動的存在。”
梁邵超的團隊透過資金流動分析,發現“未來技術聯盟”中存在幾家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它們的核心技術幾乎完全依賴谷弟提供。而谷弟為了快速擴張聯盟,給予了這些企業不合理的高額補貼。
“這就是他們的死穴。”梁邵超將一份詳細報告遞給楊子軒,“只要我們能夠切斷谷弟的資金鍊,這些企業就會成為聯盟的薄弱環節。屆時,整個聯盟就會因內部矛盾而崩潰。”
楊子軒點頭道:“很好,接下來就看你的行動了。”
在反擊計劃進行的同時,倪紹豪的技術團隊加班加點,提前完成了智核AI 2.0的研發。這一版本在資料安全、運算效率和生態互聯性上有了質的飛躍,特別是全新的“智核護盾”技術,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資料隱私保護,直接回應了輿論對“技術安全性”的質疑。
技術釋出會上,楊子軒親自站上舞臺,向全球觀眾展示了智核AI 2.0的強大功能:“我們不需要用言辭去回應謠言,技術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釋出會結束後,智核AI 2.0的預訂量在短短一週內突破千萬臺,多家媒體稱:“行遠集團用技術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隨著智核AI 2.0的熱銷,“未來技術聯盟”內部出現了裂痕。部分中小企業因谷弟削減補貼而不滿,開始質疑聯盟的可持續性。而梁邵超的團隊透過資本市場的操作,進一步壓制了谷弟的資金鍊,使其難以繼續維持高額支出。
“他們已經撐不住了。”梁邵超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說道,“再給他們一點壓力,聯盟就會自己崩潰。”
眼看聯盟岌岌可危,谷弟試圖透過一場全球性的技術展覽挽回頹勢。然而,行遠集團早已做好準備,在展覽開幕的前一天釋出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揭露了谷弟與部分聯盟成員的不正當商業行為。
這份報告一經發布,立即引發軒然大波。聯盟中的幾家核心企業宣佈退出,剩餘的企業則紛紛與谷弟劃清界限。
在楊子軒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技術聯盟”徹底瓦解,谷弟的市場封鎖計劃宣告失敗。而行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