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管理智慧與數字魔咒風波
歲末的校園被節日的氛圍籠罩,處處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劉梅作為社團負責人,正為年末總結和評優的事情發愁。她在微信上向雅客大倒苦水:“雅客,這馬上年底了,社團要做總結和評優,我完全沒頭緒。到底評幾個優秀合適呢?標準怎麼定才能讓大家都心服口服,我真是一點思路都沒有。”
雅客看著訊息,沉思片刻,回覆道:“劉梅,我給你講個故事,聽完你或許就有方向了。在一家公司裡,老闆召開全員大會,公佈了今年的銷售計劃。為了激勵員工衝業績,老闆設立了高額獎金,只有業績排名前二的員工能拿到。”
“員工們開完大會就私下聚在一起開起了小會。業績不太好的員工們覺得,30個人裡只有3個人能拿高額獎金,這機率太低了,還不如大家把業務提成湊在一起平均分配,獎金也平分算了。但那些幹勁十足的員工卻不這麼想,他們主張各憑本事,有信心拿第一名的甚至拍著胸脯說,要是拿了獎,願意拿出一半獎金請大家吃飯。”
“那些覺得老闆在‘算計’他們的員工,不停地抱怨,說除了中獎的那幾個人,其他人的提成又沒變,這激勵根本沒什麼意思。可積極的員工卻覺得,不管老闆用什麼策略,自己努力提升業績才是關鍵。到了聚餐的時候,那些消極的員工還理所當然地讓有望得獎的人結賬,理由是他們肯定能得獎 。”
發完這些,雅客又接著補充:“你看,同樣的激勵措施,不同員工的反應天差地別。社團評優也是一個道理,標準要是定得太死板或者不合理,很容易讓成員們覺得不公平,產生不滿情緒。”
劉梅認真看完雅客發來的內容,心中的疑惑漸漸消散,回覆道:“我明白了,評優不能只看單一的標準,得綜合考慮成員們的各方面表現,比如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對社團的貢獻、自身的成長進步等等。而且獎項設定也可以多樣化一些,讓更多人有機會得到認可。”
雅客回覆道:“沒錯,這樣既可以激勵大家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又能讓每個人的付出都得到應有的肯定,社團才能更有凝聚力。”
這次交流後,劉梅心中有了清晰的規劃,準備著手製定合理的評優方案。
然而,劉梅剛放下手機沒多久,電話鈴聲再次響起,是林宇打來的。劉梅接通電話,語氣中帶著些許驚喜:“林宇,怎麼突然打電話啦?是不是兩個月來把那個數字謎題算出來啦?快給我講講。”
林宇在電話那頭有些興奮又有些急切地說:“劉梅,是這樣的,我們全連的班長都在這兒呢,我們一起想了個數字,你來算一下。算對了就算你贏,要是有一個算不對,就算我們贏。我們都拿著筆和紙準備記錄呢。”
劉梅一聽,頓時明白了他們的意圖,哭笑不得地說:“林宇,你們這哪是讓我算啊,分明是想套取那個數字規律的‘秘方’嘛。我可不幹,要是我給你算對了,不就得給你們所有人都算對。這個‘秘方’我可不能輕易給。不過要是你們想知道數字背後的規律,我倒是可以透過影片,大方地教給大家,其實很簡單。但要是隻想讓我算,那就是想套取‘秘方’,不行。”說完,劉梅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林宇沒想到劉梅反應這麼堅決,又連著打了幾次電話。劉梅思索一番,覺得與其讓他們一直糾纏,不如干脆公開這個方法。於是,她接通電話,對著手機說:“行吧,我給你們講。我說幾,你們就得幾,如果算錯了,那就是你們的問題。”
隨後,劉梅開啟視訊通話,將數字魔咒的方法詳細地講解給各位班長聽。班長們聽完後,紛紛拍手,其中一個班長忍不住說道:“哎呀,這麼簡單的數字規律啊,連長居然都算不出來。這不就是數字橫加的問題嘛。”
這時,連長在一旁有些尷尬。過了一會兒,另一個班長又抱怨起來:“你怎麼把底給揭了呀,我們本來還想繼續玩這個遊戲呢。”
那個率先拍手的班長反駁道:“這能怪我嗎?你們算不出來,還總想套取‘秘方’,我乾脆就把方法告訴大家了。誰知道最後丟人了,這又不是我丟人,是連長你丟人呀。以後這種丟人的事兒少乾點,這麼簡單的事兒,還組織我們全連九個班長,加上團部的人一起。”
連長聽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和這個班長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起來。劉梅看著手機螢幕裡的場景,無奈地搖搖頭,最後忍不住說道:“你們別吵啦,為這點事兒鬧得不愉快多不值當。”可兩人還在爭論,劉梅實在無奈,再次結束通話了電話。
:()劉梅困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