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使朱允炆和他的謀臣們認為朱棣已被削藩的壓力逼得精神失常。
後方姚廣孝,利用這爭取來的時間爭準備起兵事宜,包括秘密訓練軍隊、儲備物資等。
姚廣孝還建立了一個情報網路,密切關注朝廷軍隊的動向和京城的局勢。他派人潛伏在南京等地,以便第一時間掌握建文帝和朝廷大臣們的最新決策。
並且,他還與其他對朱棣表示同情或支援的勢力進行聯絡溝通,包括一些被建文帝削藩政策觸動利益的藩王或者地方將領,試圖擴大朱棣的支援陣營。
...
直到建文元年七月初四,朱允炆又在幾位人才的指點下,密令北平都指揮使張信逮捕朱棣。
只是他沒想到,張信以投靠朱棣...
當時燕王府已被朝廷重重包圍,朱棣在張信的密告下知曉了建文帝的計劃。
於是他設計誘捕並斬殺了朝廷派來監視他的張昺、謝貴等人,又令張玉、朱能奪取了北平九門,控制了北平城。
姚廣孝深知起兵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於是他提出以“清君側”為名起兵。
這樣做可以避免直接與皇權對抗,把目標指向建文帝身邊的齊泰、黃子澄等大臣,使朱棣的起兵在一定程度上看起來像是在維護皇室正統,而非謀逆篡位,以此爭取輿論支援。
七月初五,朱棣正式開始封官拜將,以“靖難”之名起兵反抗朝廷。
而姚廣孝深知北平大本營的重要性,在朱棣出征期間,姚廣孝協助世子朱高熾鎮守北平。
面對李景隆率領的朝廷大軍圍攻北平,姚廣孝出謀劃策,堅守北平城,利用城中的資源和防禦設施,與敵軍周旋,最終成功擊退李景隆,為朱棣保住了後方基地,讓朱棣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地在外征戰。
後面靖難關鍵時刻,姚廣孝又獻出“直搗黃龍”這一計策,姚廣孝建議朱棣放棄一些沿途的爭奪,直接率領主力部隊向南京進軍。
這一戰略調整改變了整個戰爭的走向。朱棣的軍隊避開了和朝廷軍隊在一些次要戰場的消耗,長驅直入,最終成功抵達南京,奪得皇位。
——————
朱棣登基後,姚廣孝被任命為僧錄司左善世,這是佛教事務管理機構中的重要職位,負責管理佛教事務相關工作。
此外,他還被加封為太子少師,不過姚廣孝雖然地位尊崇,卻依然保持著和尚的身份,上朝時穿朝服,退朝後就換回僧衣,過著相對清心寡慾的生活,好似先前一切與他而言只是一場遊戲而已。
在朱棣剛登基的初期,面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包括忠於建文帝的勢力可能的反抗、行政系統的混亂等情況。
姚廣孝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謀略,幫助朱棣梳理朝政,安排重要職位人選,協調各方利益,為朱棣政權的平穩過渡發揮了重要作用。
姚廣孝還參與了文化方面的事務。他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等大型文獻典籍。《永樂大典》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不僅體現了姚廣孝的文化貢獻,也有利於朱棣宣揚文治,鞏固其統治的文化根基。
————
姚廣孝還有許多作品,姚廣孝的作品豐富,涵蓋了詩歌、文集、佛學著作以及書法作品等多個領域:
文學著作
- 《逃虛子詩集》:共十卷,收錄了姚廣孝大量的詩作,其詩歌風格多樣,有的描繪自然景色,有的抒發個人情懷,有的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 《逃虛類稿》:五卷文集,內容包括各種體裁的文章,如序跋、記傳、書信等,展現了姚廣孝在文學創作上的多面才華,對於研究他的思想和當時的社會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 《獨庵外集續稿》:同樣是五卷的文集,是姚廣孝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包含了他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各類文章,進一步豐富了人們對他文學成就和思想內涵的認識。
佛學著作
- 《道餘錄》:姚廣孝對儒、佛、道三教進行深入思考和辨析的著作,在書中他闡述了自己對於三教關係的獨特見解,試圖調和三教之間的矛盾,促進三教的融合與發展。
- 《淨土簡要錄》:是關於淨土宗的一部著作,介紹了淨土宗的基本教義、修行方法等內容,體現了姚廣孝在佛學領域的深厚造詣和對淨土宗的深入研究。
- 《諸上善人詠》:收錄了姚廣孝對佛教中諸多善人的讚頌之辭,透過對這些善人的事蹟和品德的描述,弘揚了佛教的慈悲、善良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