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步兵則組成方陣,步兵們手持盾牌緊密排列,形成一道道堅固的防線。
方陣的特點是防禦能力強,士兵之間相互配合,可以有效抵禦敵方騎兵的衝擊。
在戰鬥過程中,步兵方陣能夠為弓弩手和火器手提供穩定的發射平臺。
當韃靼軍衝擊明軍時,步兵方陣堅守陣地,讓敵軍難以突破,而且方陣中計程車兵還能利用盾牌進行近身格鬥,與敵方短兵相接。
...
車陣:
明軍可能運用了車陣,車陣是將戰車首尾相連,構成環形或者方陣形狀。
車上可以放置火器、弓弩等武器,士兵躲在車後進行防禦和攻擊。
車陣可以有效抵禦敵方騎兵的衝擊,同時車上的火器和弓弩能夠對遠處的敵軍進行打擊。
在行軍過程中或者需要臨時防禦時,車陣發揮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這些戰陣的協同運用體現了明軍在軍事戰術上的靈活性和系統性。
——————
耗費財力和糧食
- 兵力調動成本:此次出征軍隊人數眾多,動員了大量的人力。
從各地衛所調集士兵,需要支付士兵的軍餉、安家費等。
同時,為了保證軍隊的行軍速度和戰鬥力,士兵們需要配備精良的武器、盔甲,這些裝備的製造、採購和運輸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 糧草運輸費用:糧草的消耗是巨大的。
為了供應大軍,需要從內地運輸大量的糧食。
古代運輸糧草的損耗率很高,有“千里運糧,十不存一”的說法。
運輸隊伍在途中需要消耗大量糧草,而且要穿越沙漠、草原等複雜地形,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
據估算,運輸糧草的人數可能比作戰士兵數量還多。
- 其他物資費用:除了糧草和武器裝備,軍隊還需要大量的帳篷、炊具、醫療用品等物資。
例如,在漠北的環境下,帳篷的質量要求很高,以抵禦惡劣的天氣,這些物資的採購和運輸也耗費了不少錢財。
戰利品情況
- 牲畜繳獲:在戰爭勝利後,明軍繳獲了大量的牲畜。
韃靼是遊牧民族,牲畜是他們的主要財產,明軍繳獲的馬、牛、羊數量眾多,這些牲畜可以補充軍隊的物資。
比如馬匹可以用來擴充騎兵部隊或者作為運輸工具,牛羊可以作為食物供給軍隊。
- 武器裝備繳獲:同時還繳獲了韃靼的武器裝備。
這些武器裝備可以讓明軍瞭解韃靼的軍事技術水平,部分可用的武器還能被明軍吸收利用。
例如,韃靼的一些優質弓箭和刀具,如果質量上乘,就可以裝備給明軍的一些輔助部隊。
- 戰略物資繳獲:包括金銀財寶、皮毛等物資。
金銀財寶可以充實明朝的國庫,皮毛等物資在當時的貿易市場上也有很高的價值,可以用來交換其他物資或者賞賜給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