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崇禎朝主要人物(1 / 3)

崇禎朝主要文官包括內閣首輔、六部尚書等:

內閣首輔

- 周延儒:兩次擔任內閣首輔,合計時間長達四年零五個月。他善於迎合崇禎帝,曾因阻止東林黨大佬錢謙益入閣而被視為奸臣。崇禎十六年十二月被賜死。

- 溫體仁:崇禎六年六月至十年六月任內閣首輔,在位四年。他為人機敏,善於揣摩崇禎帝心思,但排斥異己,被崇禎帝懷疑“有黨”,不得不辭職致仕,翌年病死於家中。

- 韓爌:東林黨人,崇禎元年十二月至三年正月任內閣首輔。他為人清正,曾試圖調和朝廷黨爭,但後因袁崇煥冤案所累,罷職還鄉。

- 陳演:崇禎十六年五月至十七年二月任內閣首輔。為人刻薄,善於勾結內臣,廣受賄賂。李自成攻入北京後,他被劉宗敏囚禁,後被斬首。

- 魏藻德:崇禎十七年三月任內閣首輔,是明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他有口才,但無實際才能,投降李自成後,被劉宗敏“拷餉”,活活折磨死。

六部尚書

- 吏部尚書:如李日宣,崇禎年間多次擔任吏部尚書,致力於整頓吏治,但因朝廷黨爭和崇禎帝的猜疑,多次被罷官。

- 戶部尚書:倪元璐在崇禎朝擔任過戶部尚書,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試圖挽救明朝的財政危機,如推行鈔法、清理屯田等,但因局勢複雜,大多未能成功。

- 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崇禎初期曾任禮部尚書,是東林黨領袖之一,以文學才華著稱,後因黨爭被革職。

- 兵部尚書:楊嗣昌在崇禎朝擔任兵部尚書期間,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策略來圍剿農民軍,同時主張與清軍議和,集中力量對付農民軍,但最終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 刑部尚書:喬允升在崇禎初年任刑部尚書,他執法公正,試圖整頓司法秩序,但因得罪權貴,多次遭到彈劾,後被崇禎帝下獄。

- 工部尚書:張鳳翔在崇禎朝擔任工部尚書,負責修繕京城宮殿、城防等工程。他努力籌措資金,組織施工,但因財政困難和官員腐敗,工程進展艱難。

————

崇禎朝的主要武將有以下幾位:

袁崇煥:字元素,明朝末年抵禦後金入侵的傑出將領。鎮守寧遠,多次擊退清軍進攻,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崇禎二年,京師被圍時率軍勤王解圍,但遭朝臣誣陷叛國,又中皇太極反間計,被崇禎皇帝以謀反大逆罪於崇禎三年凌遲處死。

盧象升:字建鬥,文武雙全,以組建天雄軍聞名。曾多次平定農民起義,後與清軍作戰,三次獲得尚方寶劍。崇禎十一年,在鉅鹿以五千殘兵對抗清軍,因眾寡懸殊,全軍覆沒,壯烈犧牲,年僅39歲。

孫傳庭:字伯雅,明末進士。多次平定農民起義,擒獲高迎祥等。崇禎十五年復出應戰李自成,因軍隊為新募之軍,戰力不足,在崇禎帝的催促下,連戰不利,最終在潼關之戰中壯烈犧牲,終年51歲。

孫承宗:字稚繩,傑出政治家和軍事家。曾任兵部尚書,為明朝邊防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構築防線抵禦後金,培養了諸多名將。遭罷官歸鄉後,率家人守城抗清,城破被俘後自縊而死,終年76歲。

毛文龍:字振南,鎮守東江,多次擊退清軍進攻,是明朝在東北地區的重要支柱。但與袁崇煥矛盾激化,於崇禎二年被袁崇煥以尚方寶劍斬殺,終年55歲。

曹文詔:字經略,勇猛果敢,多次平定農民起義,戰功顯赫。崇禎八年,在湫頭鎮一役中,遭遇李自成大軍埋伏,雖奮勇突圍,終因力竭自刎。

曹變蛟:曹文詔之侄,勇猛善戰,隨伯父屢建戰功。崇禎十三年隨洪承疇出關援錦州,在松錦之戰中堅守松山。崇禎十四年夜襲皇太極營,傷重退回。次年松山城破,被俘壯烈犧牲,時年33歲。

洪承疇:字彥演,崇禎朝重臣,屢敗起義軍。崇禎十四年,松錦之戰中被俘後降清,為清朝平定江南、剿滅南明立下功勞,康熙四年去世,終年73歲。

祖大壽:字復宇,吳三桂的舅舅。崇禎初年駐守錦州,曾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大淩河之戰中糧盡無援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松錦大戰後,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無望,率部降清,順治十三年病逝於北京。

吳三桂:字長伯,崇禎朝遼東總兵,鎮守山海關。明亡後降清,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被封平西王。後在清朝平定天下過程中屢立戰功,鎮守雲南,勢力不斷壯大,康熙十七年病逝于衡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