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主要文官包括內閣首輔、六部尚書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官員:
內閣首
- 葉向高:福州府福清人,萬曆、天啟年間的內閣輔臣,人稱“獨相”。1621年十月重新擔任明廷內閣首輔大臣,曾為張居正平反,後因魏忠賢專權,多次請辭後於1624年告老還鄉。
- 朱國禎:烏程南潯人,天啟三年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後改文淵閣大學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葉向高去職後,朱國禎任首輔,旋為魏黨所劾,引疾歸裡。
...
六部尚書
- 吏部尚書:包括趙南星,1623年11月至1624年11月任職,他是東林黨重要人物,致力於整頓吏治;還有魏廣微,1625年3月至10月任職,他依附魏忠賢,參與陷害東林黨人。
- 戶部尚書:李長庚在1623年3月至1625年5月期間擔任此職,他在任內努力應對財政困難;另外,馮銓在1626年5月曾短暫擔任戶部尚書,他也是魏忠賢的黨羽。
- 禮部尚書:孫慎行於1621年1月至1622年8月任禮部尚書,他在禮儀制度等方面有一定貢獻;顧秉謙則在1622年至1625年3月期間任職,他攀附魏忠賢,參與編撰《三朝要典》。
- 兵部尚書:孫承宗在1622年3月至1625年11月擔任兵部尚書,他是著名的軍事家,主持遼東防務,修築關寧錦防線;張鶴鳴在1621年11月至1622年8月以及1627年2月至同年期間兩度任職,他在軍事策略上與孫承宗存在分歧。
- 刑部尚書:喬允升在1623年12月至1625年1月擔任刑部尚書,他執法公正,力求維護司法公正;薛貞則在1626年9月至1627年12月任職,他阿附魏忠賢,製造了許多冤獄。
- 工部尚書:王永光曾在1622年至1622年4月任職工部尚書,後改任他職;姚思仁在1622年至1623年期間擔任此職,負責工部事務。
...
其他文官
- 楊漣:萬曆三十五年進士,任兵科給事中、左副都御史等職。他是東林黨人,堅決反對魏忠賢專權,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最終被魏忠賢陷害入獄,慘死獄中。
- 左光斗: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擔任過御史、左僉都御史等職。他與楊漣一同對抗魏忠賢,被魏忠賢視為眼中釘,遭誣陷下獄,受盡折磨而死。
- 徐光啟: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翻譯了《幾何原本》等西方著作,在農學、天文學等領域也有很高的成就。
————
天啟朝的主要武將包括毛文龍、袁崇煥、熊廷弼、孫承宗等:
- 毛文龍:明朝末期將領、東江鎮總兵,歷仕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官至左都督、平遼總兵官。他攻佔皮島,廣招遼民,大興屯田,壯大軍力,取得牛毛寨大捷、烏雞關大捷等,為朝廷牽制後金力量。
- 袁崇煥:天啟元年單騎出關巡察形勢,後任職遼東。他親自督責營築寧遠,取得寧遠大捷,後又重建關寧錦防線,使皇太極率兵進攻寧錦卻攻城不下。
- 熊廷弼:明朝將領、軍事家,萬曆三十六年任巡按遼東,興辦屯田、整頓軍紀。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後,被任命為遼東經略,穩定遼地局勢。天啟元年提出三方佈置抗敵策略,但因與巡撫王化貞意見不合,最終兵敗下獄,後被魏忠賢誣陷殺害。
- 孫承宗:天啟年間的重要將領,他發掘了袁崇煥、趙率教、滿桂等諸多名將,親手構建策劃明末的關寧防線,對抵禦後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軍進攻高陽時,他率族人百姓拼死抵擋,城陷後不願受辱自刎而死。
- 趙率教:明朝末年將領,在天啟年間參與了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等重要戰役,與袁崇煥一起堅守寧遠,多次擊退後金軍隊的進攻,為保衛明朝邊疆立下了赫赫戰功。
- 滿桂:蒙古族,明朝末年著名將領。天啟年間,滿桂鎮守寧遠,在寧遠之戰中,他身先士卒,指揮明軍奮勇抵抗後金的進攻,重創努爾哈赤的軍隊,因戰功卓著被提升為總兵。
————
天啟朝的主要宦官有以下幾位:
魏忠賢
- 生平簡介:1568年出生於河間肅寧,本名魏四,萬曆年間自宮入宮,後改名為李進忠,天啟初年改回魏姓,得熹宗賜名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