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鄭和永樂朝六下西洋(上)(3 / 4)

固了與這些地區的貿易關係。

南亞段

- 抵達柯枝,這是印度西南海岸的重要港口,在這裡繼續開展貿易活動,交換的貨物包括香料、寶石等。

- 在錫蘭山國的高郎務港(今科倫坡)停留,加強了與當地的友好交往,同時採購當地的特產,如寶石、珍珠等。

然後前往古裡,古裡是多次訪問的重要貿易地點,船隊在這裡補充淡水和食物,與當地商人交易,交易方式也更加成熟。

西亞及阿拉伯段

- 船隊繞過阿拉伯半島,到達忽魯謨斯(今伊朗米納卜)。

忽魯謨斯是當時西亞重要的商業中心,匯聚了來自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的商人。

鄭和船隊在這裡進行大規模的貿易,中國的瓷器、絲綢在這裡大受歡迎,同時購買了當地的香料、藥材、珠寶等,如乳香、沒藥等珍貴藥材和各種顏色的寶石。

- 還訪問了剌撒國(今葉門馬納爾一帶)和阿丹國(今葉門亞丁港)。

在阿丹國,船隊獲得了麒麟(長頸鹿)等珍稀動物,這些動物被帶回中國後引起了轟動。

阿丹國的貿易也很繁榮,交換的商品種類繁多,包括金、銀、珍珠等貴重物品。

東非段

- 船隊訪問木骨都束(今非洲索馬利亞摩加迪沙港),在這裡與當地進行貿易,當地的象牙、犀牛角等特產很有吸引力。

- 到達卜剌哇(今索馬利亞巴拉韋港),主要採購當地的特產,如沒藥、龍涎香等香料。接著訪問竹步(今索馬利亞吉利卜港)。

- 來到麻林地(今肯亞基利菲)和慢八撒(今肯亞蒙巴薩),這兩個地方是非洲東海岸的重要港口,在當地進行了文化交流和貿易活動,增進了明朝與非洲地區的相互瞭解。

途中經過溜山國(今馬爾地夫),對當地的珊瑚礁、珍珠等特產也有所關注。

這一次帶回去的奇珍異獸: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帶回去了許多奇珍異獸,其中不乏一些在當時的中國極為罕見的動物。

- 長頸鹿:當時被稱為“麒麟”,在東非麻林地等國家,長頸鹿被作為珍貴禮物送給鄭和船隊。由於長頸鹿的外形與中國傳說中的麒麟有相似之處,因此被鄭和等人當作祥瑞之獸帶回明朝,引起了轟動。

- 獅子:忽魯謨斯國曾進獻獅子。獅子在西方文化中象徵著威嚴和力量,在當時的中國也是一種珍稀動物,受到了明朝宮廷的喜愛。

- 金錢豹:同樣由忽魯謨斯國進獻,其身上佈滿金錢狀的斑點,外形優美且極具觀賞性,是當時人們眼中的奇獸。

- 大西馬:據記載,忽魯謨斯國也進獻了大西馬,可能是指體型較大、品種優良的馬,在古代交通和軍事方面都有重要價值。

- 駝雞:即鴕鳥,卜剌哇國曾進獻駝雞。鴕鳥體型巨大,奔跑速度快,其獨特的外形和習性讓當時的中國人感到十分新奇。

- 藍牛羚:在《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蹟記》等文獻中記載,爪哇、古裡國進獻了“糜裡羔獸”,經研究認為就是藍牛羚,是亞洲最大的羚羊。

- 犀牛:曾隨鄭和船隊四次遠航的費信在《星槎勝覽後集·卜剌哇國》中寫道“地產馬哈獸、花福祿、豹、麂、犀牛”,明確提到了犀牛以及其產地。

- 孔雀:從南亞引進,其羽毛色彩斑斕,開屏時尤為美麗,極具觀賞性。

- 鸚鵡:同樣來自南亞,以其鮮豔的羽毛和善於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而受到喜愛。

果蔬類

- 椰子:從熱帶沿海地區如占城、爪哇等地帶回。椰子的果肉可以直接食用,椰汁是清甜的飲品,椰肉還能用於製作椰子糖、椰子油等,椰子殼也能製作工藝品。

- 榴蓮:這是東南亞的特色水果,在蘇門答臘等地產量豐富。榴蓮果肉軟糯,味道濃郁獨特,雖然有人覺得其氣味難聞,但也有人喜愛其特殊的風味。

- 番木瓜:可能從南洋地區帶回,這種水果在熱帶地區生長良好。番木瓜果肉厚實、甜美多汁,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酵素,可直接食用,也有助於肉類的嫩化。

穀物及其他食材類

- 占城稻:從占城引入。占城稻具有耐旱、適應性強、生長週期短等特點,對於增加糧食產量有很大幫助。這種稻穀顆粒飽滿,米質優良,豐富了中國的糧食種類。

- 阿月渾子(開心果):可能從西亞或中亞地區帶回。開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