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宣宗對於官員腐敗解決辦法(1 / 4)

即使明宣宗朱瞻基想法再好,但面對下方眾多官員腐敗,大部分政策依舊難以實施。

對於歷朝歷代來講,其實皇帝大部分時間幾乎都在與這類官員鬥智鬥勇,畢竟皇帝一個人只能對朝堂官員下達命令,去傳遞實施的還需要下面這些大臣。

這些大臣也明白,大部分為了自身利益,總是找漏洞,找理由,用各種古時候難以違背的大勢去反駁這些命令,這也使得皇帝這個位置重要性加重。

若是沒有能力的皇帝,便會淪為這些大臣的傀儡,若是有能力的皇帝...

那麼,作為一個完美的守成英主,朱瞻基是如何解決官員腐敗這一問題:

- 完善監察體系

- 強化都察院職能:朱瞻基賦予都察院更大的權力和職責,使其成為監督官員的核心機構。

都察院的都御史及下屬各級御史,被要求嚴格履行監察職責,定期對各級官員的政務處理、言行舉止進行巡查和監督。

對於發現的官員違法違紀行為,都察院有權直接進行彈劾,並將相關情況上報給皇帝。

同時,朱瞻基要求都察院加強對自身御史隊伍的管理和監督,防止御史在執行監察任務過程中出現濫用職權、收受賄賂等違法違紀行為。

一旦發現御史有違法違紀行為,將給予嚴厲的懲處,以確保都察院監察職能的公正、有效執行 。

- 設立巡撫和巡按制度:為了更深入、全面地監督地方官員,朱瞻基設立了巡撫和巡按制度。

巡撫由朝廷選派的親信大臣擔任,他們被派往各地,代表皇帝對地方政務進行全面管理和監督。

巡撫不僅要負責考核地方官員的政績,監督他們在稅收、治安、民生等方面的工作表現,還要及時發現和處理地方官員存在的違法違紀行為。

對於一些情節較輕的違法違紀行為,巡撫有權直接進行處罰,如責令官員改正錯誤、給予警告、罰俸等;對於情節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巡撫則要將相關情況上報給朝廷,由朝廷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和處理。

巡按則是由都察院選派的御史擔任,他們定期巡視各地,重點對地方官員的廉潔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巡按在巡視過程中,有權透過明察暗訪等方式,深入瞭解地方官員的日常行為和工作作風,收集他們是否存在貪汙受賄、敲詐勒索、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證據。

一旦發現地方官員有違法違紀行為,巡按要及時向都察院和朝廷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處理。

巡撫和巡按制度的設立,形成了對地方官員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督體系,有效地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管理和監督,遏制了地方官員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

...

- 嚴格官員選拔

- 強調品德考察:朱瞻基深知官員的品德對於其能否公正、廉潔地履行職責至關重要。

因此,在官員選拔過程中,他特別強調對考生品德的考察。

除了傳統的科舉考試內容,如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等,朱瞻基還要求主考官透過多種方式瞭解考生的品德和行為表現。

例如,主考官會向考生所在地區的官員、鄉紳、鄰里等進行調查,瞭解考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道德品質、家庭關係等方面的情況。

同時,主考官還會在考試過程中觀察考生的言行舉止、態度表現等,以此來判斷考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品德和素養。

對於那些在品德考察中發現存在問題的考生,如道德敗壞、行為不檢、貪汙受賄等,無論其在科舉考試中的成績如何優秀,都將被取消錄取資格,不得進入官場。

透過這種嚴格的品德考察機制,朱瞻基確保了選拔出來的官員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素養,為營造清正廉潔的官場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完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明朝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為了確保選拔出的官員具備優秀的才能和素養,朱瞻基對科舉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完善和改革。

在考試內容方面,朱瞻基在保留傳統經史子集等考試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對考生時務策論能力的考察。

時務策論要求考生針對當時社會面臨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透過這種考試內容的設定,朱瞻基希望選拔出的官員不僅具備紮實的文化知識功底,還能夠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