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與麥仁飯
朱元璋少年時在光山討飯,一天傍晚餓倒在劉姓人家院內碾盤上。劉姓夫婦見其可憐,將家裡僅有的大麥仁煮熟給他吃,朱元璋覺得非常好吃。稱帝后,他派人找到劉老頭兒夫婦,讓其再煮碗麥仁飯,卻覺得不如以前好吃。劉老媽兒說:“皇上啊,您那個時候是在逃難,飢餓和勞累至極,吃什麼都很香啊!您可知道肚飢好下麥仁飯的道理呀”。朱元璋聽後不但沒有責罰他們,還給予了獎賞 。
————
朱元璋與珍珠翡翠白玉湯
朱元璋曾在天賜城昏倒,一位老婆婆將他救起,用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和一些爛菜葉子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粥一煮,餵給朱元璋吃了。朱元璋食後,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麼,老婆婆開玩笑地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
————
朱元璋金口玉言
朱元璋未稱帝前在南京城南一村莊富貴人家門口討飯,遭驅趕辱罵還被放狗嚇,憤恨之下說“你狗眼看人低,有朝一日老子做了皇帝,定叫你永世休想再有門框”。稱帝后,他想起此事,興師動眾尋找那戶人家,雖未找到,但怒頒聖旨,南京城南方圓百里無論窮富,一律不許設定大門框,否則格殺勿論。於是江南一帶農村建房都不敢設立門框,久而久之漸成風俗 。
————
四菜一湯的由來
洪武年間全國災荒,百姓艱苦,而達官貴人仍花天酒地。朱元璋想整治吃喝風,在皇后生日那天,宮廷擺了十多桌酒席,上菜時,朱元璋指著蘿蔔說“蘿蔔蘿蔔勝過藥補”;指著韭菜說“小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得民心”;又指著兩碗青菜說“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臣相”;指著蔥花豆腐湯說“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吃完後,朱元璋宣佈今後請客最多隻能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定嚴懲不貸。
————
賜名“洪武牧牛圖”
- 據說有一位民間畫家畫了一幅《牧牛圖》,畫中一個牧童在放牛,牛兒悠閒地吃草,周圍的山水景色也描繪得十分生動。這幅畫偶然被朱元璋看到,他很喜歡,想起自己年少時的窮苦生活。於是,他賜名這幅畫為“洪武牧牛圖”,並且讓宮廷畫師學習這種民間繪畫的風格,使得這幅畫和這個名字在民間也流傳開來。
————
春聯的起源
- 朱元璋大力提倡寫春聯。有一年除夕,他下令無論是公卿貴族還是普通百姓,每家每戶都要張貼春聯。他還親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戶檢視。當他看到一家屠戶沒有貼春聯時,就為這家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因為朱元璋的推動,春聯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這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有趣的起源故事。
————
民間歌謠的興起與禁止
- 洪武時期,民間流行一些歌謠。有一首是百姓讚頌朱元璋懲治貪官的歌謠,在民間傳唱很廣。歌詞大概是“洪武皇帝坐龍庭,貪官汙吏心膽驚。剝皮實草有威力,百姓拍手又歡迎”。朱元璋聽到後,一開始很是得意,覺得自己的舉措得到了百姓認可。但是隨著歌謠內容越來越多樣,有些涉及對朝廷政策的調侃,朱元璋擔心會引發不良影響,就下令禁止傳唱一些未經官方許可的歌謠,這也引起了民間的一陣小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