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朝存在時間較短,但也有一批重要的文官:
內閣成員
- 方從哲: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人,萬曆、泰昌朝內閣首輔。在萬曆後期獨掌內閣維持運轉,泰昌朝繼續擔任首輔,處理朝廷政務。
- 葉向高:福建福清人,萬曆年間曾多次擔任內閣首輔,泰昌元年九月十六日再次入閣,他在朝廷中威望較高,對穩定朝政起到了一定作用。
六部尚書
- 吏部尚書:周嘉謨在1620年擔任吏部尚書,負責官員的選拔、任免和考核等事務;葉向高在1620年9月16日起也兼任吏部尚書一職。
- 戶部尚書:李汝華從1616年5月31日至1621年7月23日擔任戶部尚書,掌管國家財政收支等事務;王紀於1620年9月5日開始擔任戶部尚書。
- 禮部尚書:史繼偕在1620年8月31日起任禮部尚書,負責禮儀、科舉等事務;何宗彥於1620年9月15日擔任禮部尚書。
- 兵部尚書:黃嘉善在泰昌朝前期擔任兵部尚書,負責軍事事務;崔景榮於1620年11月16日起接任兵部尚書。
- 刑部尚書:黃克瓚在1620年8月20日至1622年3月7日期間擔任刑部尚書,掌管司法刑獄事務。
- 工部尚書:王佐在1620年8月30日至1622年5月3日擔任工部尚書,負責工程建設等事務。
泰昌朝出現的一些泰昌朝的主要武將:
- 毛文龍: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陽府太平縣,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錢塘縣。歷仕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泰昌年間,他已在遼東沿海一帶開展軍事活動,後因攻佔皮島等戰功被授總兵,官累至左都督,掛平遼將軍印,開鎮東江。他廣招遼民,大興屯田,壯大軍力,帶領的軍隊成為明朝抗擊後金的重要軍事力量,取得牛毛寨大捷、烏雞關大捷等,為朝廷牽制後金力量。
-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泰昌元年,秦良玉奉調率軍前往遼東抗擊後金。她率領的白桿兵作戰勇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為保衛明朝邊疆做出了貢獻。在渾河之戰中,秦良玉的兄長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戰死,她本人則繼續率軍奮戰,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軍事才能。
-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高陽)人。泰昌帝即位後,孫承宗被任命為禮部右侍郎。他雖然主要以文臣身份聞名,但在軍事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和貢獻。孫承宗後來在天啟年間主持遼東防務,制定了一系列軍事戰略和防禦措施,修築關寧錦防線,提拔了袁崇煥等一批將領,對抵禦後金起到了重要作用。
-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泰昌時期,袁崇煥在軍隊中逐漸嶄露頭角。後來在天啟、崇禎年間,他成為明朝抗擊後金的重要將領。袁崇煥主張“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採取積極防禦的策略,多次擊退後金軍隊的進攻,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重要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明朝軍隊計程車氣。
————
泰昌朝後宮主要人物:
- 皇帝生母
- 孝靖皇后王氏:明光宗泰昌皇帝的生母,宣府都司左衛人。她本是宮女,被萬曆帝臨幸後生下朱常洛。萬曆十年冊為恭妃,三十四年進封皇貴妃。生前備受冷落,萬曆三十九年去世,光宗登基後追諡其為皇太后。
- 皇帝寵妃
- 李康妃(西李選侍):泰昌帝朱常洛最寵愛的妃子,史稱“西李”。她與朱常洛的王才人不和,致其憂憤而死,後撫養朱由校。泰昌帝即位後,她企圖謀取皇后之位,泰昌帝駕崩後,又與太監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最終在大臣逼迫下移宮,後被天啟帝封為康妃。
- 東李選侍:泰昌帝的妃子,與西李選侍相對,性格較為溫和,曾撫養過崇禎帝朱由檢。在泰昌朝後宮中,東李選侍的地位和影響力雖不如西李選侍,但也是較為重要的人物。
- 鄭貴妃: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寵妃,生有三子三女。她在萬曆朝就有很大影響力,萬曆帝曾想立她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引發國本之爭。泰昌朝時,她與李選侍相互勾結,企圖繼續掌控後宮和朝政。
- 皇帝乳母
- 客氏:原名客印月,朱由校的乳母。泰昌元年九月,朱由校即位後封客氏為奉聖夫人。她與司禮秉筆太監魏忠賢結為對食,在後宮中橫行霸道,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