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兩次成化犁廷(1 / 2)

第一次“成化犁庭”:

矛盾激化

- 朝貢受阻: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明遼東邊臣提出苛刻的馬市貿易條件,導致馬市難以進行,切斷了女真和明朝的經濟聯絡。建州女真總首領董山對此不滿,於次年率諸部侵犯明邊九十七次。

- 入貢生事: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正月,董山主動提出歸還所掠邊人,明廷同意其進京入貢。四月初,董山、古納哈等率領大小頭目一百六十多人入京,明憲宗對他們加以訓誡,但未提及邊臣過錯及恢復馬市,董山等人不滿,行為無禮,還索要賞賜,並揚言回去後要糾合海西野人女真搶掠邊境。明廷將董山等一百一十五人押送廣寧。

- 館驛叛亂:七月二十七日,一行人抵達廣寧帥府館驛。靖虜將軍趙輔命令通事向董山等人宣佈上諭,董山等人破口大罵,還用刀刺傷通事,與押送人員廝殺,最終二十六人被殺,其餘人被捕獲。

出兵準備

- 明廷備戰:董山等人叛亂後,明廷決定懲戒建州女真,一邊備戰,一邊派人告誡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不要與建州女真結盟,並敕諭朝鮮參戰。

- 朝鮮響應:朝鮮在敕諭到達前已獲知明廷將要對建州女真用兵,做好了出兵準備。

戰爭過程

- 明軍出征:成化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明廷派出提督遼東軍務左都御史李秉、總兵官武靖伯趙輔、都督僉事王英等統兵兩萬九千人,分為左、中、右三路,由太監黃順、少監張林督軍,從撫順關出境,兵分五哨進攻建州三衛。左路軍從出渾河、越石門、經土木河到分水嶺;右路軍從鴉鶻關經喜昌口,過鳳凰城、黑松林、摩天嶺到婆豬江;中路軍由李秉、趙輔率領,自撫順經薄刀山、粘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古城。

- 朝鮮出擊:朝鮮派中樞府知事康純、魚有沼、南怡等統兵萬人,兵分兩路從東路出擊。右路自朝鮮慈江道滿浦進攻婆豬江的建州衛駐地,左路自朝鮮慈江道高沙裡入攻兀彌府。

- 戰鬥經過:九月二十六日,朝鮮軍率先攻入兀彌府,建州衛首領李滿住及其長子李古納哈等二百七十名女真人被殺,擒獲二十四人,焚燬九十七處屋舍。明中路軍二十九日在薄刀山附近遇到建州女真人,用火槍將他們擊退,次日追擊至五嶺。十月初四,各路明軍先後襲殺到建州左衛的董山老營費阿拉城,戰鬥至十月七日結束。

戰爭結果

- 女真損失慘重:經過一個月的剿殺,建州女真被殺者千餘人,明軍奪回奴隸一千多口,破寨四五百座,繳獲大量家畜。建州女真餘部逃到深山密林之中。

- 首領伏法:同年十一月,明軍還朝,董山從廣寧押送入北京處死,其弟及幾百名幼年男子被髮配到廣東充軍。

- 明朝論功行賞:成化四年正月,明廷對征討建州將領論功行賞,總兵官武靖伯趙輔晉武靖侯,左都御史李秉加太子少保,朝鮮王也受到嘉獎。

——————

第二次“成化犁庭”:

背景

- 經濟依賴與矛盾加深:建州女真經濟對明朝依賴大,馬市貿易受限或不穩定時,物資獲取困難,為獲取資源常擾邊,雙方矛盾不斷積累。

- 女真勢力恢復與擴張:第一次“成化犁庭”後建州女真勢力恢復,其首領企圖擴張勢力範圍、增強實力,對明朝邊境安全構成更大威脅。

- 明朝內部穩定與戰略需求:成化年間明朝內部相對穩定,有精力和實力處理邊患,明憲宗為保邊境安寧、維護統治威嚴,決定再次對建州女真採取軍事行動。

- 周邊局勢與外交因素:朝鮮作為明朝藩屬,對建州女真發展有所擔憂,願配合明朝行動,以保自身邊境安全,也想借此削弱建州女真勢力。

過程

- 籌備階段:成化十五年(1479年),明憲宗任命撫寧侯朱永為總兵官,汪直監督軍務,陳鉞參贊軍務,調集大軍準備出征。明軍從各地調集,包括遼東當地駐軍及其他地區軍隊,人數眾多。同時,明朝派使者前往朝鮮,要求出兵協助,朝鮮國王李娎接到敕令後,派右議政尹弼商為都體察使,領軍從東路配合明軍。

- 進攻階段:明軍分多路從遼東出發,向建州女真地區推進。汪直率一路明軍從喜峰口出塞,與其他路軍形成合圍之勢。朝鮮軍隊渡過鴨綠江,進入建州女真東部地區。明軍與建州女真在多個地點遭遇,建州女真據險抵抗,但明軍裝備精良、兵力佔優,逐漸突破防線,深入其腹地,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