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需要每隔三天通一次風,一週後淘米水攪拌。
反覆三到五次以後,就可以直接用清水攪拌打溼。
再放個半個月,就可以直接當營養土使用了。
黎小田將鏟雞糞和羊糞的任務就交給了兩個弟弟。
她自己則定期將羊糞雞糞發酵,這樣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有機肥料
期間,黎小田又配置一些生根水。
柳樹枝條中還有大量的水楊酸,它可以促進植物細胞的快速分裂和快速生根。
可以幫助農作物更好的生根,也可以作為養料直接給植物灌根,促進生長。
她直接去院外砍了一堆的現成的柳樹枝條,將柳樹枝條上殘留的葉子都處理乾淨後,截成一小段一小段。
在院外隨便挑選了一塊大石頭,簡單的清洗了一下,便拿著石頭對著柳樹條鑿起來,柳樹枝被鑿的扁扁的。
她拿出新買的土罈子,將砸過的柳樹枝條全部浸泡在水裡,留著備用。
如今草木灰已經燒製好,油布也製作成型,就連生根水都已經有了,下一步便是培育實驗種子。
黎小田將製作完成的草木灰均勻的倒入培育盆中,用五爪小耙子將草木灰與普通土混合,接著又加入一些山裡挖的腐殖土拌和在一起。
她將劈成一絲一絲並且彎曲成型的竹片固定在培育盆上,一根竹片的兩頭分別固定在培育盆的左右兩側。
又將油布裁剪合適的尺寸,沿著竹片整個包裹住培育盆的上方。
這樣就形成一個完整閉合且能透光的保暖空間。
白天溫度高的時候,油布大棚可以不覆蓋,到了晚上或者溫度較低時候,就將油布大棚支起來,防止溫度過低將植物凍死。
她小心翼翼的拿出珍藏的實驗種子。用一根細細的枯草撥弄著,生怕浪費了。
她看著眼前的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實驗種子,思索著優先培育哪些。
她先將穀類的種子找出來,她觀察過白沙村村民各家各戶的穀子麥穗。
現在整個白沙村的穀類都普遍顆粒較小果皮較厚且果肉不飽滿。
成熟的穀粒子顏色更多的是偏暗黃,每根穀穗子上面根莖很細,葉子肥大,但是穗子很少,也就掛著幾串穗子。
肥大的葉子汲取了大量的養分,導致穀穗子汲取的養分反而不足了。
煮熟的穀子吃到嘴裡沒有甜甜的口感,聞起來也沒有大米的香氣,只能說是飽腹,談不上美味,吃多了還有點拉舌頭硌牙。
想到這些,黎小田當下便決定先培育能夠吃飽的。
如果能夠將實驗種子培育成功,那麼就可以改善村裡穀子乾癟產量低,村民食不果腹的問題。
若是推廣的好,甚至可以在整個太平鎮乃至整個國家種植。
帶過來的實驗種子,耗費了很多科研人員的心血。
大家查閱資料,不停的做實驗,經過反反覆覆的研究失敗和試錯成本,終於將高產量的種子研製出來。
她看著眼前的實驗種子,回想起曾經很多個日日夜夜加班,不被家人朋友理解的日子。
雖然沒能將種子送去參賽,但是如果這些實驗種子能夠造福這個時代的人,解決民眾吃飯難的問題,那麼他們堅持了很久的研究就不算白費。
她取出了適量的種子後,又開始尋思再培育點別的農作物。
這主食有了,配菜總不能少。
雖然這個時代也有一些農作物,但是不管從口感來說,還是產量大小來說,都是有些區別的。
現在正值冬季,適合秋冬季種植並且成活率比較高的種子並不多。
她仔細的挑選著冬天可以種植的實驗種子,最終從裡面挑選出大白菜,白蘿蔔,茄子,番茄,生菜,紅黃椒,萵苣,櫻桃蘿蔔等。
之後又將暫時不種植的種子收起來放好。
她計劃在每個培育盆裡面只種植兩個品種,防止過於密集導致土壤養分不夠,或者植物之間相生相剋的問題。
挑選好了需要培育的種子,接下來就是育苗和種植。
她找了一個平常不用的碗,將穀類種子放進去,兌了些溫水浸泡種子。
接下來就是每日給穀類種子換一次水,等它冒出小芽後就可以埋土種植了。
黎小田看著被浸泡的穀類種子,小心翼翼的端進臥房,這端的可是日後白花花的大米飯。
她又將其他農作物種子都用溫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