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以清明前後剛發芽且未長葉的嫩毛竹為原料,整個生產過程包括砍竹麻、漚料、取料、榨水、碾料、打漿、調料、抄紙、疊紙坯、二次榨水、刮水、夾紙角、焙紙、揀紙、切紙、打捆共16道純手工製作工序。】
【介紹完,我們說回玉扣紙本身。
清道光《臨汀匯考》雲:“汀地貨物,惟紙遠行四方,各邑製造不同。長邑有官邊、花箋、麥子、黃獨等名。色紙則有黃丹、木紅。”
因此,玉扣紙在中外市場上是享有盛譽的。據紙業界相傳,玉扣紙在清代高產時,能達到年產四千多噸,產量晉居全國之冠,在國內手工紙行列中佔重要一席。
它的成品更是銷往東北、魯、豫、蘇、浙、皖、粵、贛各省及臺灣、香港等地。等到五口通商後,玉扣紙進入國際市場,暢銷新加坡、馬來亞、印尼、暹羅、菲律賓、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前面舉例所說的玉扣紙的用途之一便是用於賬簿記錄,其中也有信譽的問題。據說港澳同胞、南洋群島華僑多采用玉扣紙印製帳簿,用毛筆記帳不能塗改,能保持商界信譽。
要知道,在商界行走,信譽是很重要的,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窺見玉扣紙盛行時的地位。】
雍正聽著天女口中的“五口通商”,陷入了沉思。
現今關於羅馬等地來的人爭端越發的多,他也有些不耐這些人,加上對他們進入中原傳教很是不悅,所以是有想要關閉口岸的想法。“五口通商”,是後世先是關閉口岸後來又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