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澄心堂紙(2 / 2)

懂的眼神看他。

李隆基低眉順眼,低聲說道:“陛下聖明,孫兒覺得這個李煜正是如同天女所說,在治國理政的天賦上比之詩文書畫是遠遠不如的。”

武則天挑眉,“哦,是嗎?”

李隆基心中一驚,暗自揣測自己是否答錯了話,但面上依然恭敬。

武則天緩緩起身,踱步下階,走到李隆基的面前。她托起李隆基的下巴,審視一番才放開,說道:“三郎,你不用揣測朕的心思,把你留在宮內,自然是有原因的。”

至於是什麼原因,李隆基提著心,但武則天卻是不說了。

“而李煜,他雖然是被說治國理政不行,但他也撐著南唐有一段時間。”

她對天幕是慎之又慎的,更是把玉不識之前的那些影片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

武則天沒有說完,只是笑了笑,就揮手讓人退下。

【到了南唐被宋滅了以後,澄心堂紙製作工藝就失傳了,雖宋代有仿製,但效果平平。這些散落民間的舊藏澄心堂紙,一“紙”難求,每一張都非常珍貴,畢竟用一張少一張。而散入宋代文人手中的那些澄心堂紙,更是讓他們一時如獲至寶,爭相賦詩讚頌。】

【北宋揚州太守劉敞曾得百張澄心堂紙,興奮地寫道:“當時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萬軸。”並送給好友歐陽修10張,他收到後連連驚歎:“君從何處覓此紙,純堅瑩膩有百枚。”

好友也還有好友,歐陽修雖然只有10張,但還是送了兩張給梅堯臣。而梅堯臣一邊埋怨劉敞不曾給他,又一邊嘆道:“江南李氏有國日,百金不許市一枚。”後面更是為之作詩,詩曰:“澄心紙出新安郡,觸月敲冰滑有餘;潘候不獨能致紙,羅紋細硯鐫龍尾。”

宋代著名的繪畫家李公麟的傳世之作《五馬圖》、歐陽修的起草的《新唐書》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閣帖》等,均取澄心堂紙作。

還有明朝的書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紙時,更是感慨地說:“此紙不敢書。”

可以想見,澄心堂紙珍貴到何種程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