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的等待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焦灼了。
雖然不知道天女每次開啟直播的時間的規律是什麼,但至少不會毫無動靜地就此隱匿,天幕雖然隱去,但長久盯著還是能夠看到縷縷白雲後面的隱隱波光。他們知道,那就是隱去的天幕,只有等到天幕開啟,才會完全顯現的天幕。
他們那些長短不一的時間,對於玉不識來說,都只是三天而已。
這次對於指南針,她還是比較有興趣的,畢竟談起指南針,雖然它應用廣泛,但總歸免不了要談起航海,而說起航海,鄭和七下西洋又是頭等重要的事。
明朝啊……雖然後面的皇帝各有各的不著調,但前面幾位還是挺不錯的。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也是盛名之下其實“很”副。
——他們也是歷史上前排皇帝中的有力競爭者。
******
這次直播開啟一個雲霞漫天的早晨。
太陽昇起,最後一絲淺淡的雲霧溼氣在陽光下悄然消失,最後只餘下天晴日和的明媚。
【大家好,今天的主題依舊是“四大發明”。
閒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巧奪天工,自出機杼。<天工開物>第三期,“指南針”。】
隨著話音落下,天幕之上出現了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東西——司南。
方正的底盤上滿是刻度,上面是一個指著一邊的勺子。
這東西他們可熟悉了,研究天文曆法,都是繞不開它。
之前天女泛泛而談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沿著天女給出的細碎資料和方向仔細研究下去,對文明發展的推進是極其巨大的,那麼這個指南針呢?它又有什麼用?
玉不識也不做什麼引子,直接開講。
【指南針的發展歷史悠久,它最初是被稱作司南,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那麼,司南又是何物呢?司南早在戰國時期就發明了,它是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一般多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然後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
【司南,從理論基礎到製造成功有著漫長的歷史,在諸多的思想家、科學家等的著作中都可尋到蹤跡——
記載司南的最早的文獻是《鬼谷子》,在《謀篇》中有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
《韓非子·有度》中記載:“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陳奇猷集釋:“司南其制蓋如今羅盤針,故可以正朝夕也。朝夕猶言東西,日朝出自東,夕入於西,故以朝夕為東西也。”
漢時的王充在《論衡·是應》中也記載到:“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清末積極尋求真理和救世之法的嚴復也在《救亡決論》中有提到過“司南”:“遠之蠶桑、司南,近之若書槧、火藥,利民前用,不可究言。”】
【這次,我們就來走進關於它的“前塵往事”。】
司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指示方向,但也會用於時間測定和天文測定。
劉徹支著手,對水幕中這個金銅色的器物滿是興味。
“這看著,好像還是挺簡單的?”
主要材料就是她所說的天然磁石,重要的就是刻度,而司南所指的方向是不變的。
“若只是這樣,它是怎麼被提到這個‘四大發明’裡來的?”
造紙術和印刷術,感覺和這個指南針,都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
前者涉及到的,多是文治相關,後者又有什麼大的作用?僅僅是行軍打仗用到嗎?他想起對匈奴的戰爭,若是深入草原,在指示方向上確實很有用處。單天女在這裡講,應該也不僅僅是這些吧?
一旁特地被叫來的大司農、太史令屬下的大臣聽到漢武帝的話,紛紛對視一眼。
其中一人思緒急轉,躬身解釋道:“陛下,司南雖看似構造簡單,但其意義非凡。根據它指示南北的特性,在行軍打仗之時,於陌生之地,司南可為大軍指明道路。”
劉徹微微點頭,眼神中多了幾分凝重。
“再者,在航海之事上,司南也可指引方向,若無指引,船隻便極易迷失於茫茫大海之中。”大臣接著說道。
劉徹沒有動放置在殿中央的水幕,而是自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