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大殿裡的人就更沒話說了。
胡亥真的如天女所說的那樣,打壓和“敵視”他們自家的將軍嗎?要知道,按照天女所說的,這個時候秦朝四處起義,你不好好安撫將領,反而是“敵視”?
胡亥真的沒問題吧?
此刻,他們多麼希望天女告訴他們這是在開玩笑。
李斯站在角落,看到這裡更是壓低了眉眼。
未來的他怎麼想的?
不管有沒有的選,“他”的人生中出現了胡亥的部分,總覺得格調一下子被拉低了。
他忽然對後世的說法有些釋懷了。
“千古一相”啊……如真如後世人所說的那樣,秦朝二世而亡,他又怎麼還能奢望有這樣的稱呼呢?
他只能說,幸好有了天幕,一切都還來得及。
【其實我最後的描述還是有些不對的。
不過一個胡亥和一個趙高,確實讓當時的秦朝直接和間接地損失了很多人才。
一如當時秦朝的上將軍章邯。】
【總之,在始皇陛下去世後,他的一切、一切也很快隨他而去了——
公元前210年,扶蘇自殺。
公元前210年,賜死蒙氏兄弟。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斬於咸陽鬧市,夷三族。
然後是胡亥,公元前207年,趙高發動政變,逼迫胡亥自殺。
而在胡亥死後,趙高被迫立子嬰為秦王,但當時的秦朝早已無力迴天。
同年,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可以說,胡亥就是秦朝滅亡的主要責任人。他的昏庸和殘暴加速了秦朝的崩潰,也稱得上是歷史中典型的亡國之君。
有人說,從秦國到秦朝,七世六明君,這已經耗盡了整個大秦的氣運,所以物極必反,出了一個胡亥。
我有時候會想,這也是有點道理的。
後世人不斷有人設想,若是扶蘇繼位會不會更好?或許會吧,畢竟扶蘇的政治主張以仁政、寬民和德治為核心,而且據說他是楚國公主的孩子。若是扶蘇繼位,秦朝可能會走向另一條更為溫和的統治道路,從而避免秦二世時期的迅速崩潰。
只是這也只是一種可能。
哪怕我們現在盤點歷史上最令人意難平的太子,扶蘇屢屢上榜,哪怕我們真的為此遺憾,但是,當扶蘇接下那封詔書、自殺身亡的時候,他就已經失去了能夠繼位的資格。】
玉不識說到這裡,其實已經有點想要換個人了,胡亥的介紹到這裡也已經可以停下來了。
不過當她抬眸看了一眼被系統單獨劃分的彈幕上的問題,微微一愣,想了想,還是簡單地介紹了幾句。
“歷史上最令人意難平的太子都有誰?”
這似乎並不是很難回答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她也是有過準備的,因為後面她也打算為此單獨出一期直播。
不過既然有人問了,而且她看見了,那她也不介意提前透露一下。
【或許會有人問,歷史上意難平的太子都有誰呢?為什麼扶蘇被列於其中,卻還是被否定呢?
除了扶蘇,還有漢朝的劉據,唐朝的李承乾,以及明朝的朱標。雖然扶蘇沒有被明確立為太子,但大家也是一致認同他為嬴政繼承人的身份,所以就加上了他。
扶蘇性懦,劉據無兵,李承乾惡習,朱標短命。我們說他們是歷史上的意難平,身為太子,他們的意難平,真的是處處意難平啊。
他們是太子,那麼他們的父皇是誰呢?是秦始皇嬴政,是漢武帝劉徹,是唐太宗李世民,是明太祖朱元璋。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或許正是因為父輩的成就太過輝煌,所以才顯得他們的結束太過遺憾、可惜、可悲和可憐。
子不類父和不得天命,怎麼不是意難平呢?】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天女講著講著就提起了他,但扶蘇還是看的認真。
——或許後世人的評價,更能讓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而真的看見玉不識對自己的評價,扶蘇卻是神色怔忪,久久無言,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沒有身處那個地步,想象不到、也不願真的去想,那個時候的他為什麼會那麼做。
原來在他們看來,他接下那份詔書的時候,就已經失敗了嗎?
然後他看著後面出現的那四幅圖、三個人和上面標註的內容,他忽然覺得自己確實應該爭氣一點。
就像天女所說,順序就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