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應該農商並重,並提出“省徵發,以厚農而資商;輕關市,以厚商而利農”的主張。因此他也反對隨意增加商稅,侵犯商人利益。
用些套話,就是——這些做法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緩和了當時一觸即發的階級矛盾,對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世上並沒有完美的改革,所有的改革都應該是一點點試出來的,在此期間,也不能害怕犯錯,只要及時改正就好。
所以對於張居正這些改革主張存在的問題,大家其實也還是很坦然的。
他們一邊對其不斷揪出不合理之處,一邊也是不斷思考,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雖然時間緊,但有個粗綱,也大致能夠看出來可行不可行。
於是大家都是不斷地提出、推翻、改進。
而各朝各代都在熱烈討論之時,隆慶年間的大家反而顯得有些沉默。
該說些什麼呢?
正主就在眼前,似乎說什麼都不夠妥當,尤其是權力更大的天子和首輔都沒有說話,他們也只能選擇沉默。
畢竟,說張次輔的改革不好?那天女不斷說出口的肯定是為了什麼?說他的這些主張太過麻煩?這也不行。
所以只好不斷沉思。只是話雖是沒有說的,但殿內的氣氛確是暗潮湧動,沒有安分過。
大家其實也是知道,在天女不斷強調之下,改革勢在必行。
只是如何“改”,也還是看大家。現在的張居正尚且沒有天幕上那般“一手遮天”“說一不二”,他們也還有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