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上面只記錄著胡亥他會繼續推行父皇的理念,統一度量衡。
但說實話,這隻能算是想法,至於胡亥有沒有去做?
難不成是指胡亥那些昏庸而殘暴的統治嗎?
不要扯著大義的旗幟,秦朝的嚴刑峻法是有著歷史的原因在的,畢竟當時法家學說是秦國、秦朝的主流。但胡亥上位後,他的變本加厲,有多少是想著秦朝的發展、又有多少是為了自己的享樂?
還有年齡的說法,後世人不清楚覺得有爭議,但嬴政難不成會不知道自己兒子多少歲?
而且,就像天女說的,年齡並不是胡亥不作為、亂作為的理由。
玉不識後面說的內容,在知情人聽來,著實惹人發笑。
劉徹支著手,懶洋洋地說道:“你想要誇始皇,那就誇一下吧,畢竟始皇陛下在一統方面確實可以。”
畢竟漢朝很多制度也是脫胎於秦制,這是他們無法、也不會否認的。
但同時,對於秦始皇的苛政、暴政也是直言:“只不過他確實在很多方面也做的不行。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起義了。”——當然,最後是他們家太祖奪得了天下。
“但是,”劉徹咬了重音,似笑非笑,“估計始皇陛下和秦二世,都不會想到後世人居然還會給他……這怎麼說來著?找補吧?”
確實,胡亥怎麼想的,人都已經沒了,大概也沒有什麼想法了。
但嬴政看著也有些意外,或者說,這些說法就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後世人,居然還有這樣的想法的嗎?
這是在說,胡亥無錯?
人無語的時候大概真的是會笑的。
嬴政看著自己偌大一個秦朝,短短十四年二世而亡,怎麼可能不在意不心痛?結果後世人說胡亥身為“亡國之君”也是有苦衷的,畢竟他也是第一次當皇帝。
怎麼,難不成還有誰會是第二次當皇帝嗎?
——別說,還真有一個,不過這些是後話了。
【其實說來,還是那個結論——
當時的秦朝內部便出現了問題,加上外部環境也是急劇惡化,最終導致了秦朝的迅速滅亡。
於秦朝內部,繼位的秦二世胡亥沉迷享樂,大肆誅殺宗室和大臣,惹得朝廷內外人心惶惶,統治收到動搖。此外,還有趙高專權,政策混亂,朝政幾乎就是陷入了癱瘓之中。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秦二世延續了秦始皇時期的嚴刑峻法,百姓的負擔很重。而繼位掌權的胡亥、趙高不僅沒有減輕賦稅和徭役,反而變本加厲,這也使得社會矛盾激化,更是為後面大規模的起義埋下了伏筆。】
【我們這裡簡介紹一下秦朝的賦稅和勞役——
在當時,秦朝有著“什一之稅”的田稅,以及按人口繳納的口賦和人頭賦,以及各種各樣的雜稅,如“山澤之稅”、“市稅”等。
而關於徭役,主要分為兵役、力役和戍邊。其中,秦朝是實行全民兵役制,男子成年後需服兵役,秦始皇時期頻繁對外用兵,如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導致大量的青壯年被徵調。然後秦朝的力役就更辛苦了,力役其實就是百姓無償為國家服勞役,參與修建宮殿、陵墓嗎、長城、馳道等大型工程,在當時,許多人因為勞累過度而死。戍邊也不見的輕鬆,戍邊者不僅需要長期遠離家鄉,還要承擔繁重的勞動和軍事任務,生活也很是艱苦。】
【關於這些內容,在《漢書·食貨志》中有著這樣的記載:“秦並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這裡概括了秦朝賦稅和徭役的繁重程度——“泰半之賦”是指百姓需將收入的大半上繳作為賦稅,“發閭左之戍”則是指徵調貧苦百姓戍邊。
翻譯一下,就是——《漢書》裡記載,秦朝時期的賦稅已經到達了一半,也就是收入的一半都要上交國家。而史書裡更是進行了一個強烈對比,稱之為是“二十倍於古”。
而且勞役的水平也是絕無僅有的,秦朝時期的人口浮動在全國兩千萬人口左右,然而其中所徵召的民夫到了三百萬,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當時全國百分之十五的人口在為皇帝辦事,而這百分之十五還都是青年勞動力,另外除去服役計程車兵,可想而知,全國上下幾乎就看不到種地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女人在勞作。】
嬴政看著天女毫不留情地點評,他的眉心皺得都能不能看了。
這些內容公佈出去,對於秦朝的統治都是極大的威脅。
他只能說,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