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聲,聽見了嗎?或許吧。
他們當然知道天幕所說的琵琶聲不是真的樂器之音。
各個朝代的文人雅客讀著白居易的詩詞,自然會為其中深切真摯的情感而動容。白居易刻畫動人,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共鳴的那一點。
有人對“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描寫大為讚賞,江南美景如詩如畫,總有人會為之傾倒;也有人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蘊含的頑強而旺盛的生機而喟嘆,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這是野草頌,也是生命的讚歌;當然,“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中陰陽兩隔的痛苦、對友人的深情悼念,更是惹人泣涕如雨,人生無常,離別之痛、思念之苦最是人間難捱。
更多的,還是對兩首長篇敘事詩心情難言、或是欣賞有加,或是怨言難擋。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楊貴妃的美麗,引起了諸多人的好奇,加上前面李白也讚美過她的美麗,“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實在是讓人好奇她究竟是如何的國色天香、花容月貌,能得到兩位大詩人的誇讚。也有佳人閨秀對《長恨歌》中“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愛情願景而心生嚮往,風情月思、柔情蜜意,大抵少女都逃不開兩情相悅的念想,“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是她們的期盼。
也有義士對“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而冷笑不已,雖然有些不敬,但唐玄宗斷送大唐的盛世輝煌讓他們很是難受不滿。他們還記得王維筆下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也記得各個詩人筆下秀麗壯美的江山,戰爭對百姓和山河的破壞都太大了,他們沒有人願意看見戰亂之景。也有失意文人對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而心生感傷,同病相憐,隱志相及,文人總能從書籍詩文中讀到失意人的鼓勵、安慰和嘆息。
但各個朝代的掌權人都沒有這些絲來線去、糾葛纏繞的心思,他們更多的,還是關注天幕內容中透出來的資訊。
******
秦朝,咸陽宮。
嬴政思來想去,還是叫上了扶蘇。
他雖然面上對秦朝的發展很是淡定,但誰不希望自家的朝代能長久延續?所以,他雖然對扶蘇親近儒家學說、心性柔和而有些不滿意,但總體上來說,扶蘇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剩下的,他更看不上眼。所以,這次,他就叫上了扶蘇,兩個人一起看著天幕。
扶蘇微微低著頭,面對來自父皇的考較,他還是有些緊張。他清楚地知道父皇對自己的不喜,面對這次的召見,他還在思考該如何作答。
“感想如何?”
天幕多在傍晚開啟,尋常是不打擾大家的生活的。
但是來自各地的奏章和要文,都是需要嬴政親自批覆的,他自然是不願鬆懈。現在天幕歇了,他自然是回到了殿內,拿著竹簡完成今日的政事。
扶蘇思索片刻,微微遲疑,道:“兒臣認為,《長恨歌》和《琵琶行》這兩首詩,既描繪了盛唐的概況,也體現了民生之多艱。”
嬴政聞言,放下手中竹簡,注視著扶蘇,緩聲問道:“何出此言?”
扶蘇躬身答道:“《長恨歌》雖表面寫唐明皇與楊貴妃之愛情,實則暗諷玄宗重色輕國,以致安史之亂,民不聊生。而《琵琶行》則透過琵琶女之遭遇,既是感慨自己的失意,也影射了當時中唐生活的不安。此二首詩,也是警世之作。”
嬴政沉默片刻,緩緩道:“你能如此解讀,也算有所長進。”
扶蘇抬頭,臉上閃過一絲驚喜之色,得了父親一句誇讚,他很是高興。
嬴政看了他一會,又斷斷續續問了幾個問題,待扶蘇全部回答後,沉默了一會兒,問道:“你是如何看待秦朝的呢?”
秦朝沒能長久存在,這是早就知道了的,甚至秦朝在後世的名聲也不怎麼好,到目前為止,也就一個李白有提到秦,甚至也是為了規勸當時的皇帝不要像他那樣迷信仙神之事。
扶蘇自然也知道這些,但他在前面的問答中漸漸摒棄猶豫,目光堅定,朗聲道:“兒臣以為,秦朝的創立開歷史之先河,功業蓋蒼穹,彪炳千古,現今得了天幕的啟示,更是應該裨補缺漏,好讓我朝長治久安,世代綿延。”
嬴政看了他一會,道:“你有心了。”
說完,輕輕揮退了他。看著扶蘇身姿挺拔的背影,嬴政眸中閃過一絲複雜。
秦朝的問題,他不是不知道,但都需要時間去整合治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