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盛唐的“詩仙”(1 / 3)

玉不識對李白的描述和讚譽勾起了大家的好奇。

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又寫出了什麼樣的詩,才能被稱之為“詩仙”?

大家的認同就這樣一致嗎?

劉徹饒有興致地看著天幕,期待著這位“天女”能說出個什麼來。之前的幾場直播,漢朝是從第二期<孟浩然>開始看的,雖然確實看到這幾個詩人寫的詩不錯,但也就是這樣了,他還是更喜歡他們漢朝精采華美的賦文。

而且,一個人能夠被稱之為“仙”,也確實勾起了他心底隱秘的好奇。

他身旁的霍去病拄著下巴,靠坐在搬出來的坐具上,對劉徹滿溢的好奇有些不解。

“不就是寫詩嗎,難不成被稱為‘詩仙’還真的就成仙了?”

劉徹回過神,笑著嘆道:“不管怎麼說,總是有他的過人之處。”

******

秦朝。

嬴政袖手看著天幕,神色不動,似是很是專注地看著天幕。

“詩仙”嗎?他看著來自天幕的講解,對“仙”之一字很是感興趣。雖然他知道這大概是個飾詞,但不影響他此時對李白的盎然興致。

天幕下的眾人隨著玉不識的話,也一同進入了李白那澎湃而飄逸的想象世界。

【我們談論李白,總是離不開他的詩。李白作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高峰、歌行體的巔峰,他和他的詩,已融為一體。】

【他寫壯志凌雲,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大鵬憑風直起高飛,正如他堅信自己總有一日能夠鴻翔鸞起、激昂青雲。他的銳氣不可當,這個時候,他彷彿真的成了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絕雲氣,負青天。

他寫自己的志得意滿,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對自己的才華很是自信,身居草野不會是他的終點。撲面而來的躊躇滿志和豪邁自得,生動而形象地描繪了當時李白受唐玄宗入京召見的激動。

他寫自我勉勵,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雖然頗受挫折,但他深信自己的才華無二,飲酒豪情,縱情高歌,酒後的詩,是他對自己未來的暢想,也是他的感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空間的廣闊和時間的短促,也不能磨滅他的志向。】

嬴政看到這裡,微微挑眉,對後世產生了不少的好奇。他知道了自己的王朝沒能長久延續,但後世之人是如何管理疆域,便已讓他起了興趣——有用的話,正好拿來用用。後世是如何建設盛世的?他定下的規矩,還在嗎?

“唐玄宗?皇帝?後世也是皇帝嗎?”

他對詩文體裁不是很瞭解,但其中的內容頗為觸動他的心意。李白詩中展現出的積極向上和驕傲自信,都讓他生出些許好感。

現在的秦朝正是用人之際,一切人才都是他所需要的。而像李白這樣積極的,正合他心意。當然,最後能不能用上,那是另當別論,至少這個態度他很喜歡。

【他寫俠客英傑,是“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是“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一杯酒,一柄劍,他是詩仙,也是青蓮劍客。劍俠意氣風發,少年奔逸絕塵,他自是人間第一等的風流客。】

劉徹現在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衛青的出現很好地滿足了他出徵匈奴的願望。大權在握,勢盡在我,此時看到李白對俠客的描寫,很是興致昂揚。

“‘人間第一等’嗎?”劉徹咀嚼著這個詞,忽而玩味地笑了笑。

“這樣看,李白也是挺自信的。還喜歡俠客名士嗎……”

他身邊的霍去病,尚且年少,但已經有了後面驕傲恣意、自信風發的少年將軍模樣。他一揚頭,“天女說李白是人家第一等的風流客,那我就是第一等的大將軍,還有舅舅也是。”

劉徹聽了,朗聲笑了起來,“哈哈哈哈,衛青當然是。好志氣,朕就等你成為朕的大將軍。”他毫不懷疑這一點。

【他寫思鄉情深,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自從25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便再也沒有回過故鄉。李白一生漂泊在外,縱橫詩壇,他無疑是熱戀故土的,只是不知為何不曾回過故鄉?】

思鄉是千古不變的話題。李白這詩一出,搭配著天幕上的翻譯和畫面,眾人皆是感同身受。

人生總有離別的時候,但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詩中的潺潺情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