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月寒日暖,來煎人壽(2 / 2)

詩人會“鬱郁不得志”了。

【幸好,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

而後遷調無望,功名無成的他,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也是憂鬱病篤,元和八年春告病回昌谷休養了一段時日。元和九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臥”。然後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此後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

元和十一年,因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這就是李賀短暫的一生。】

劉徹點評道:“確實挺慘的。”

“不過他的性格也是一個問題,大約身體也不夠好。”

在他看來,李賀心思敏感,身體想來也不夠好,不然也不會頻頻告假養病了。他的早逝,未嘗沒有身體拖累的原因在。

【在元和年間,李賀曾做過一首《苦晝短》諷喻當時的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的行為——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唐憲宗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藥、追求長生,成了從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風氣。】

天幕上放出《苦晝短》全詩。最後提到的“劉徹”“嬴政”,更是讓當事人黑了臉。

秦朝,嬴政掃視一圈戰戰兢兢低頭地文武百官,無聲冷笑。

他現在不追究詩中出現的內容,也只是現在時間不合適,但這不代表他會輕輕放下此事。“嬴政梓棺費鮑魚”?他倒要看看,是誰有這樣大的膽子。

劉徹也是黑著臉,什麼叫做“茂陵多滯骨”啊?

現在的劉徹還年輕,正是雄心壯志勃發的年紀,對於自己未來求仙問道還是沒個概念,但這也不妨礙他為此不悅。

【有人是這樣解讀的:“‘熬’字太苦,‘烹’字太烈,‘煮’字太潤,唯有‘煎’,文火慢煎,一點一點炸透骨髓,讓你親眼見著,卻無可奈何,最後唯有認命。”】

【正如就像誰能想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十八歲的李賀在寫“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而轉眼幾年,二十幾歲的李賀就寫“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