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孟浩然……也不知道這第一期是誰?”
劉徹目光深邃地看向天幕,聽著玉不識的講解,心下對沒能看見的第一期有些好奇。
玉不識自然是不懂直播物件們的心思,她按部就班地開始了今天的直播。
【孟浩然,據傳本名孟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盛唐山水田園詩人。】
“盛唐?前面提到的那個隋唐中的‘唐’?”劉徹咀嚼著“盛唐”這個詞,表情玩味,“能冠以‘盛’字,想來這個唐朝發展還可以,只是不知道我大漢在後世評價如何……”
話雖這樣說,但他還是對自己大漢朝很有信心。
【孟浩然的人生軌跡很清晰,主要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689年-711年,少年時期,學作詩文。
第二個階段,712年-726年,青年時期,漫遊求仕。
第三個階段,727年-728年,入京不仕,放歸襄陽。
第四個階段,729年-735年,贈詩求仕,隱居山水。
第五個階段,737年-738年,招致幕府,因病返鄉。
第六個階段,740年,身染疾病,終於南園。】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時間,有些好奇:“這個記時方式,倒是有意思。”
“也不知這個孟浩然在哪一朝,就像天女所說,他的人生軌跡很清晰,但也不像個‘隱士’啊,求仕的心思還是很明顯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被叫做‘詩隱’。”
長孫皇后聽了後,想了想,輕聲道:“天女說現在的主題是詩家名人,既然說的是傳世詩詞,那麼也許‘詩隱’說的是孟浩然作詩的風格?”
雖然天幕上的女子介紹過自己,但半是尊重,半是隨大流,大家也都叫上了天女。畢竟,玉不識,這個名字有點不像正經的名字。
“觀音婢說的在理!”李世民愣了一下,很快反應過來。
前面王勃既是因為詩詞風格雄放渾厚也是因為“初唐四傑”的名聲,所以被叫做“詩傑”。現在介紹的孟浩然被稱作“詩隱”,應該也有詩詞風格的原因。
這樣想著,玉不識對孟浩然的一生做了個簡單又詳細的總結。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他曾遊學長安,但應進士舉不中。他也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滿座傾服,為之擱筆。最終在開元二十五年,即737年他被張九齡招致幕府,開啟了他走向官場的第一步。但似乎這個和山水難解其緣的詩人和官場互不適應,他一生仕途困頓,最終選擇修道歸隱,隱居鹿門山。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有說他因食魚而引發舊疾,最終去世。】
【但孟浩然的離開並不影響他在詩壇的地位。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是“興象”創作的先行者,為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和尊敬。他的詩作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的生機和恬靜、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他的詩風則清淡自然,藝術造詣獨特,共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接下來是對孟詩的介紹嗎?”
【孟詩不事雕飾,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的《春曉》;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的《過故人莊》;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的《宿建德江》;詩味醇厚,意韻盎然,給人一種清閒之感的《夏日南亭懷辛大》等。】
在玉不識講解的同時,被一一點到的詩詞逐一顯現在天幕上。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眾人皆沉浸在孟浩然的詩歌美景中,唯有劉徹若有所思。劉徹看著天幕上的詩作,唐詩按照嚴格的格式和音律,讀來很是順口。“唐詩,還真是有意思。”
劉徹自己文學造詣不低,自然能夠讀懂孟浩然詩詞中的自然渾成、意境清迥、韻致流溢的美。
他想到自己的大漢王朝,若是也能有如此才華橫溢的詩人,那該是怎樣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