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詩傑”之名(1 / 2)

“二十七歲?年紀不大啊……”

看完王勃簡短的一生,眾人皆有些惘然,英年早逝絕對是人生一大痛。

有才華的人的逝去,總是令人深感沉痛惋惜。

此時,王福峙也站在天幕下,呆愣愣的看著天幕。

雖然現在的他尚且還沒有孩子,但天女這樣鮮明地指出了他的名字,他當然知道這個“王勃”是他的孩子。二十七歲,溺水而亡——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潦潦結束了一生。

他就只是這樣呆愣的看著,無言無語。

玉不識捲了卷手中的書卷,捏著紙張,抬眼望向錄製的系統螢幕。

【王勃的一生,少年得意,兩次被貶,在看望父親回來後戛然而止,但他給我們留下了璀璨動人、流膾人口的詩詞佳作。他的詩詞流傳千古,他的生命也與我們同在。】

聽完了王勃的一生,天幕底下的眾人打起精神來。

前面鋪墊了這麼多,接下來應該是說他的詩詞作品了。也不知道他的作品中能透露出什麼情況來。

“接下來應該是王勃的作品吧。他是唐朝人,也不知道能從他的詩作中獲知多少後世的資訊。”

只見天幕上的青衣女子合上書,話題一轉,輕柔的嗓音緩緩講述起了一個故事。

【在上元二年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著運河而下,準備去看望他的父親。而在這場探親的旅途中,王勃風塵僕僕地路過洪州,給我們留下了一篇驚豔千古的賦文。那這裡又發生了什麼呢?】

【《新唐書·文藝傳》記載滕王閣詩會:“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

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文人雅士雲集。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得名,閻都督想著修好了這華美如畫的滕王閣,自然是美事一樁。於是他想讓其婿作序來彰顯其名,順便也能弘揚其德,結果在眾人都配合著謙讓時,“愣頭青”王勃來了,他此時雖然遭遇官場之事有些低沉,但仍不掩少年意氣,他沒有想多,直接表示:“我上了!”】

聽到這裡,天幕下的眾人都是聽得津津有味,對此也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

此時的王勃年歲也不大,加之自己也才華出眾,有這樣的表現也很正常。

而宮中則是一陣沉默。唐太宗李世民?滕王李元嬰?

【宴會之主閻都督很是惱火,拂袖而去,說著去更衣,實則暗含不快,拂了王勃面子。但他又吩咐身旁下人及時向他彙報,他為了給女婿造勢揚名,為了多大的勁,結果被個年輕人毀了,他倒要看看,這個年輕人能寫出什麼東西!

王勃並沒有注意到旁邊的紛紛擾擾,直接拿起筆,行雲流水,筆走龍蛇,錦繡文章慨然而出。】

【閻都督派去的人沒一會回去稟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閻公嗤笑:“不過是老生常談而已。”

沒過多久,又報:“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

閻公聽了,低頭沉吟不語。

等傳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閻都督不由矍然,讚歎“真乃才子”!於是他坐不住了,走出內室來到王勃身邊。】

“好!”

僅僅是念出的幾個單句,便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待唸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更是讚歎不已。

李世民對著自己的百官說道:“文氣勢恢弘自然,辭采絢麗工整,寫得很好啊!”

身邊的群臣紛紛點頭稱是。

而有了李世民開這個口,旁邊的文武百官已經紛紛討論開了。

“要是能看到全文就好了。”

“……滕王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洪都……”

“現在這個滕王閣應該還沒有建吧?”

每個人的重點都不一樣。

伴隨著玉不識的講解,系統也很知趣地在天幕旁邊放上整篇《滕王閣序》。

底下眾人看得是如痴如醉。

【不久,一篇傳之不朽的駢文誕生。

整篇文章沒有塗改,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滿堂震驚。

周圍的文人墨客都爭先恐後地品鑑這篇千古駢文,讚歎不已。一時之間,氣氛熱烈,整場宴會沒了之前的僵硬,眾人極歡而罷。】

【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就這樣出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