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活多少人啊!
秦朝,農家還未消散在歷史的煙塵中。農家的人望著天幕上“袁老”後跟著的那一串讚譽,更是心情異常激動。他們身為農家之人,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雖然他們已經沒有了入朝向帝王講述他們思想的念頭,但看到後世中還有人繼承了他們思想,後世的國家也這般重視農事,不禁熱淚盈眶。
更是直接有人蓋章,“這位袁老,當真是國士無雙啊!”
他研究出的這雜交水稻,能救活多少人啊!
這樣想著,大家熱切的目光都放到了天幕上,希望天女能多講講這雜交水稻出現的過程,好讓他們也學一學,多種這樣一株水稻,說不定就能多活一個人呢!
玉不識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她直接把雜交水稻能夠在網上找到的資料,都歸類去重過後,都放在了螢幕之上,由著各個位面的人自行取用。
系統可是和她說過,天幕上的文字,只要看都是能看懂的,無論本身識字與否。
【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使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
關於它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我們這裡也簡單提一下:
早在20世紀初,科學家們開始探索水稻的雜交可能性。
在我國,有了先輩們的努力和基礎,1973年10月,在袁隆平先生領銜下,成功實現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這是人類水稻育種史上的大事件,使得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