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青玉案·元夕》(2)(1 / 2)

還是少年人的辛棄疾聞言皺起了臉。

他的祖父辛贊是北宋末年進士,和大多數人不同,“靖康之變”後,很多人跟著宋高宗趙構逃到南方去了,但他卻留在北方等待王師北伐。

在父親和母親去世後,辛棄疾一直是受辛贊撫養教育長大。

他在祖父的培養下,熟讀經史,熟練武藝,更是對那個璀璨的大宋心生好感,嚮往著“九州歸一,山河一統”的美好願景。同時,心繫家國天下的辛贊時常會帶領著尚且年少的他登山望遠,時刻為收復山河的夢想做著準備。

因此,他看著天幕上的辛棄疾起義南歸併不意外,但這不代表他看著南宋偏安一隅能夠淡定自若,他們和他壯志凌雲的意氣全然不同,他們是被金人打怕了嗎?還是紙醉金迷的南地消磨了他們的意志?

辛棄疾看向了自己祖父,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答案。

辛贊苦笑一聲,摸了摸自己孫子的頭。他們兩人也算在北地相依為命,感情自然是極好的,加上他心中夙願,對孫子更是傾囊相授。他看著辛棄疾眼中的疑惑、不解和怏怏,緩聲說道:“孫兒啊,很多事情並不是你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

辛贊望向天幕中侃侃而談的女子,語重心長地說,“這中間牽扯了太多的利益和複雜關係……南宋……不會全然都是主和之人,他們也想收復中原,不過有時也是力有未逮。”

他的目光看回辛棄疾身上,臉上滿是欣慰:“你有這份心就很好。我們雖身在北地,但心始終向著大宋。我相信終有一日,金兵會被驅逐,大宋會恢復昔日的榮光。只是這一天的到來,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

辛棄疾緊握拳頭,眼神堅定,“祖父,我明白了。但我不想只是等待,我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辛贊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看著天幕上會動小人畫,看著那撲面而來的意氣風發和少年得意,笑道:“好孫兒,有志氣!但切記行事需謹慎,莫要衝動。光復大宋並非易事,需要智慧和策略。”

他可想不到自家孫兒以後會這麼虎,居然敢直衝敵營,而且還讓他順利歸來。

不僅南宋朝廷為之震動,他也有被驚到。

辛棄疾深吸一口氣,“祖父放心,孫兒省得。”

此刻,南宋的朝廷也幾乎是吵翻了天。

主戰派和主和派各執一詞,不再是之前被壓著打。

他們看到辛棄疾,就像看到了希望。早前岳飛那樣冤屈離世,一力抗金的他們很是受到了打擊,他們不是不知道聖上的心思,但現在沒有人願意一直苟安南地。

趙構一直沒有說話,雖然私底下一直大發雷霆,但在大臣面前他還是要點臉的,一直裝著淡定的樣子。大臣們也裝作天幕沒有指著官家說罵的樣子,似乎說的不是自己。

諸位大臣跟著皇帝站在殿外,爭吵變得愈發激烈起來。

此時,一位大臣站出來,聲音洪亮地說:“諸位同僚,當務之急是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既能充分利用辛棄疾的力量,又能避免激怒金國。”

“現在的辛棄疾還在北地,年紀還小,現在再吵也沒用啊。你們去把人接過來?”

大家安靜了下來。

是啊,這是個問題,辛棄疾不僅還沒長成,人也還在金國呢。

另一位大臣提議道:“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金國,探聽一下他們的態度。同時,我們也可以藉此機會與辛棄疾取得聯絡,瞭解他的想法和計劃。”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於是哪怕並不情願,但趙構還是聽從了意見,決定到時派出使者前往金國探聽訊息,同時下令加強邊境的防守,以防金國趁機發難。

【他在南宋任職的初期,宋高宗曾讚許他的英勇,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於是他兢兢業業,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包括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

但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的想法很好,但他的心意終究被辜負。他寫的這些建議書也是名揚一時,廣為傳誦,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

他們怎麼做呢?朝廷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流逝、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也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而今天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