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時期發明的農具,由趙過創作,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一種畜力條播機,用於播種,由耬架、耬鬥、耬腿、耬鏟等構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耬車一天能播種一頃地,並且可以同時完成開溝、播種、覆蓋和鎮壓等工作,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和質量。】
劉徹往前的朝代,看著都很羨慕,這個耬車,便如前面介紹的曲轅犁,對農事可是一大助力啊!
怎麼人才就不在他們的朝代呢?這樣有利於國、有利於民的東西多多益善啊!
各個位面的君臣們一邊聽著玉不識的介紹,一邊快速記錄著耬車的構造細節。
天幕上,關於耬車的拆解圖和示意圖直接給到他們眼前,上面的尺寸資料和演進記錄很是方便他們抄錄。
而隨著玉不識的講解,水幕上不斷展示著不同地形使用耬車的模擬場景。眾臣看得聚精會神,彷彿已經看到了來年豐收的圖景。
而後世使用著耬車的朝代,對此更是連連讚歎。
【漢武帝晚年時期,為了恢復因不停徵戰而損耗的國力,開始提高了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他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專門掌管“教民耕植”,趙過恪盡職守,開始認真推行起“代田法”來。
而所謂的“代田法”就是在田裡開溝起壟,溝壟相間,下一年再輪換過來,溝變成壟,壟變成溝,這樣做有助於抗旱防風,恢復地力。
也正是在此推行期間遇到的困難,使得趙過開動腦筋對當時的耬車進行改進,幾經嘗試,才發明了更適應用於“代田法”播種的條播機,即圖片中的這種耬車。
——改進的耬車耬鬥下有3條耬腿,因此又稱作“三腳耬車”。“三腳耬車”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加上畜力作為牽引動力,可以“日種一頃”,大概相當於一天能夠耕種100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