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漢文明展示的重要瑰寶。
它在民族母體中孕育、成長與發展,不僅表現著漢族文化,還敘述著一個個動聽的故事,展現著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更是記錄著芸芸眾生的悲歡離合,伴隨著民族的喜與悲而前行。
那麼,我們來簡單過一下瓷器的發展歷程——】
【瓷器源於陶器,而精於陶。遠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就已製造和使用陶器了,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實現了從陶器到瓷器的進化。
真正意義上的瓷器出現在東漢時期。
到了唐朝,瓷器製作蛻變到成熟的境界,真正跨入了瓷器時代。
及至宋朝,燒瓷技藝進一步發展,在當時,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並稱為五大名窯。
元朝,江西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器產業中心,名聲遠揚世界各地;元代出產的青花瓷成為瓷器的代表。
明朝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朝發展往後,則以白瓷為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為了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
至於清朝,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則是華夏陶瓷器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
康熙看著天幕對清朝多有批評當然是不滿的,但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怎麼提到清朝,除了清末,就只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他的呢?怎麼都沒有啊?
他心底的憂慮越發深重,沒有皇帝願意看著自己發展起來的江山破敗下去,但天女對後面的皇帝提也不提還是讓他心裡有些懷疑和擔心。
不要說其他朝代的皇帝提的更少,他幾乎是站在封建制度的末端,往回看自然能夠看到以前的皇帝的功過是非,但後面的他看不到啊!康熙看著玉不識話裡話外的不以為意,心裡沉甸甸的。
難道,清朝就這麼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