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龍一開始還有些不確定,畢竟天下之大,有同名同姓之人也是正常的,只是因為名字是和紅薯一起出現的,所以他也抱了一絲希望。
現在聽到後面,他眼睛是越來越亮。
天幕說的,可不就是他嘛!
附近有些訊息靈通的,又住得近的,也趕了過來。
“陳小子,這天女說的是你吧?那甘薯還有沒有啊?我也想種一點!”
此起彼伏的聲音籠罩了他,他只是滿臉笑意,一一應下,並沒有一點因他們前後態度不同而產生什麼不好的情緒。
這是能活命的東西,他本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才從呂宋帶回來甘薯的,他又怎麼會不答應呢?
鄉親們想要種植,他只會更高興。
只是接下來的資訊讓他收斂了笑意,和接到訊息趕過來的官家人對上了視線。
【是年,閩中大旱,五穀少收。陳振龍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從呂宋帶回來的朱薯,於是他促其子陳經綸向福建巡撫金學曾上書,申報呂宋的朱薯可以救荒。
金學曾也沒有敷衍了事,而是認真對待、應允進行試種,只等收成後呈驗情況如何。
結果也很喜人,當年的試種很成功,金學曾聞訊也是大喜,於次年傳令遍植,這紅薯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閩人缺糧問題。當時的閩人都很感激金學曾推廣朱薯之德,於是將朱薯改稱金薯,也因其由外國引進,又稱番薯。
陳振龍後代不忘其志,一直走在推廣者紅薯的前列,慢慢的傳種到浙江、山東、臺灣等地,成為華夏糧食作物的一個重要品種。
陳振龍,也因此被稱為“甘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