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月清光的幽涼,是舟行隨水而長,是笛聲乘風飄遠,點點意向,意蘊深長。
【他寫山川萬物,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飛空瀑布,是“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壯闊天門山,是“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俊秀敬亭山,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的百步九折蜀道。他的想象力賦予他的詩一派生機,他的詩又為山川景物披上一層耀眼的光。
他寫月亮,是“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的美麗皎潔,是“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的孤獨靜謐,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念。月光如水,映照心間,李白詩中的月亮,是他的情感所寄,是他的嚮往和追求。】
李世民看著李白筆下的大好河山,對唐朝接下來的盛世既是感到欣喜又是憂心。他還記得有一個“安史之亂”,不搞清楚,實在是安心不了。
但此時明媚的秀麗江山又很好地開闊了此時他的心情。他大唐的山河美景會在李白的詩句中流傳千古,這就足以讓他欣慰不少。
【李白還寫人,他寫“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詩詞雖然是借秦始皇求仙不成以規諷唐玄宗的迷信仙神,但誰能不承認詩中秦始皇的那動盪開合的雄壯氣勢和千古霸業?
他寫“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楊貴妃的傾國容顏和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得益彰,金花箋上的三首《清平調》更是成為讚譽美人的絕句。
他寫“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昭君出塞雖然為漢家帶來了一定程度上民族融合的基礎,但也掩不去自此別後再不返鄉的悲涼。
他寫“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遇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王羲之為人瀟灑、筆墨傳神,李白的詩詞也不遑多讓。】
嬴政看著自己出現在李白的詩中,沒有理會低下頭的百官侍從,神色不動,但心中卻是對“求仙”不成微微一動。自從秦朝疆域一統,但對庶民百姓的治理也是個難題,一切都在摸索中,他自然是動了求仙以致長生好完整安排自己的計劃。看來,也是一場空。
他無聲嘆氣,也不知道接任的是誰,想來也是扶蘇。只是不知道秦朝,他的偉業延續了幾朝幾代。身為權力的最高掌握者,他自然是敏銳地覺察到了自家疆域之中不和諧的聲音,他想要去泰山封禪,不僅是滿足自我的願望,也是求得一個天下歸心。
另一邊的張良則是對秦始皇求仙而冷笑連連。求仙?不過是妄想。此等暴君,又有何機緣窺得仙道長生?
【他寫酒至興極,是“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很愛喝酒,所以我們想要讀懂李白,更要讀懂他的飲酒詩,他是詩仙,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李白嗜酒的形態,酒釅花濃,他和他的詩一起醉了。
他寫對仙人的想象,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是“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是“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他以自己瑰麗的想象描繪著他對仙人的生活,瑤臺閬苑,仙山瓊閣,是他的懸圃蓬萊,是他夢中的歸處。讓人不禁想到,是否,有朝一日,能寫出這些仙氣飄飄的詩作的李白就會這樣自由且飄然的乘雲駕鶴飛昇走了?】
“這個李白,有點東西啊。”
天幕底下眾人議論紛紛。
“確實和前面說的一樣,詩、酒、劍,三者構成了李白,詩仙,酒仙,只是劍仙不是劍仙,而是青蓮劍客。”
“可能是因為人家還不到第一的程度,所以稱不了‘劍仙’?”
“不過都能被冠之以‘仙人’的名號了,想來也不差這一個吧。”
“說起來,後面這幾句詩,他是怎麼寫出來的?一般人還真的想不到。”
“要不然人家是‘詩仙’呢,如果不是他的詩寫得好,怎麼能名垂千古?”
“這可是天女都稱讚不已的謫仙人欸。能得她這麼喜愛的,想來必是不凡的。”
公子哥們聚在一起,對李白的詩很是歎服。說話間,儼然成為了迷弟。
【有人說,李白不是仙人,怎麼能寫出這樣仙氣飄飄的詩句。而《夢遊天姥吟留別》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李白好似真的遇仙了!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