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的百姓倒是看著孟浩然的詩很高興,有識字的人作講解,大家也對這天幕上所說的內容有了瞭解。
相比於前面著重介紹的王勃的《滕王閣序》,還是孟浩然的田園詩更貼近他們的生活一些。畢竟,他們的生活是和山山水水打交道,田野間的風光,他們見得多了,但正是因為過於熟悉,所以並不以為意。而孟浩然的詩則描繪了他眼中山水田野的美麗。於是人們紛紛稱讚著孟浩然的詩作,彷彿也能夠感受到那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要不說是文化人呢,寫得真是好!”
“是啊,不過我們整天都忙地裡的活去了,哪有時間琢磨這些東西……不過這個叫孟浩然的寫的確實不錯,我就想不到這些,這樣看來確實挺好看的。”
村野間在討論孟浩然,街坊間也是議論紛紛。
他們大多生活在城鎮上,對山水有認識,但不多。現在看著孟浩然這些誠懇意真、景緻動人的詩作,對山水之美也有了長足的長進。
大概人對山水是有著天然的嚮往的,他們讀著孟浩然的詩,彷彿自己也徜徉於山水中。
“雖然孟浩然老是想要做官,但他的詩卻是滿滿的山水自由的意味,這個‘詩隱’還真是沒有取錯。”
“若有機會,我也想要去遊山樂水,好好玩一番。”
“你是有這個錢了,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寫出同樣的詩,出名可就靠你了!”
“不不不……我不行的,我不會寫……”
******
相似的對話也發生在大漢年間。
雖然詩詞的格式有些新奇,但蘊藏的美是共通的,讀懂美的能力也是相同的。
“這詩詞倒很是新穎,這個孟浩然所作的詩詞清新自然,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若是此生能像他那般,縱情于山水之間,倒也不失為一種快意人生。”
“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山水固然美,但我倒是更希望能打敗匈奴。”
“匈奴確實可惡,我也希望匈奴可以被打敗,但這是兩回事吧……”
“不過說起來,這個天幕草原能不能看到?”
“……我也不知道啊……”
這個問題在天幕出現之初當今天子就已經派人探過了。能看見天幕的邊界剛好是疆域之內。一旦出了皇朝疆域,就看不到天幕了。當然,這樣的設定防不住探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住了敵對勢力。
人們天馬行空地議論著,心中不免產生了對孟浩然才華的欽佩和對山水生活的嚮往。
而在這兩個時空中,孟浩然的詩歌如同一道橋樑,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將人們的心靈緊緊相連。
遠離喧囂,尋找內心的寧靜,是不少人欽羨的生活。但這樣的生活,只是離他們足夠遠。也正是因為遠,才讓人嚮往。
【山水悠悠,恬靜自然。孟浩然身在山水之間,但心依舊嚮往廟堂。有心報國,但最終只能是縱情山水,大概是詩人共同的特點,這既是他們的不幸,也是他們的幸。】
玉不識娓娓道來她對孟浩然一生的註解,緊接著就對此次的直播收了個尾。
【山水田園詩是我國唐代重要的詩歌流派,詩作多以田園生活、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東晉的陶淵明、南北朝的謝靈運、唐朝的孟浩然和王維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閒適淡泊的情緒,詩詞作品整體呈現出一幅色彩雅淡但意境幽深的畫面。】
【而他們在寫作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他們在發掘自然美方面的能力,他們既能概括地描寫或雄奇壯闊或綺麗秀美的景物,也能細緻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的千姿百態,時常能夠得到會心名句。當然,他們更是能夠憑藉自身對山水自然景色的銳敏和觸動,巧妙地捕捉各種適合表現其生活情趣的形象,來構成獨到的意境寫作詩文。以上種種,使得他們的詩作呈現天然去雕飾又不失意蘊的自然動人,把六朝以後的山水田園詩向前推進了一步。】
漢朝的人因為時間的限制對後世不瞭解,對提到的人都是一副不熟的樣子。但唐朝對陶淵明和謝靈運還是見解頗多的。
“陶淵明和謝靈運嗎……”
“這兩個人我認識,他們寫的詩也是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說話者想起陶淵明、謝靈運的寫作風格,對比孟浩然的詩詞內容,發現確實很像。
“山水田園詩派嗎……”
“鬱郁不得志時,寄情山水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