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勃生平(1 / 2)

玉不識按照系統的指引,確定直播主題,一一確認後就開始了自己的直播。

【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其中王勃為四傑之首。】

隨著天幕上的女子緩緩將內容道來,李世民等人皆是聚精會神的聽著。

“‘初唐四傑’?看來確實是我們唐朝人,只是,會是誰呢?”

“絳州龍門?”房玄齡回憶,“姓王……王績?王通?”

其他人來了興趣。

“是誰?”

“只是有所耳聞,具體如何並不清楚。”

此時,天幕上的內容很好的補充了大家想要知道的資訊。

【王氏家學淵源深厚,所以王勃自小便受到儒學的薰染。其祖父王通為隋末大儒,其少年時即精通儒學,學問極好。而王勃之父王福峙,為王通二子,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而他也沒有辜負身世帶來的好處。】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自幼聰敏好學,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歲時,王勃便飽覽六經。而在他十二歲至十四歲期間,王勃跟隨曹元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等到了十六歲,他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輕的命官,未冠而仕。之後,他才思泉湧,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文章綺麗,驚動聖聽。】

玉不識握著一本線裝本,對著錄製的系統介面緩緩說來。

而底下立於殿門之外望著天幕的帝王和百官一臉感嘆。

“這樣看,是個天資聰穎的少年郎嘛!”李世民滿是好奇,朝散郎雖然品階不高,但也是正經當官了,“也不知是在哪個兒孫的年間。”很明顯,這個王勃不是他這個朝堂的人。

一旁的長孫無忌安安靜靜垂著手,對著李世民笑道:“陛下不也是穎悟絕人的少年郎嗎?更何況在場的無一不是能力過人之輩,陛下何必羨慕他人?”

這話說得可真有意思。

貞觀朝和帝王一起卷的文武百官紛紛看向立於最前的李世民。

李世民,李世民僵住了。他感受到身後傳來數股灼熱的視線,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說他沒有眼熱人才嗎?人才總是不嫌多的。

很清楚自家陛下這一點的貞觀眾臣也只是幽幽地看著人,沒有說話,但態度已是表明一切。

只是不待他對此作出反應,天幕上的女子便將王勃接下來的生平緩緩道來。

【但,似乎詩人的成名之路在少年得意之後總是免不了的惝恍失意。王勃也不例外。】

【起因是他寫的一篇鬥雞賦。在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了沛王府修撰,他一心上進,透過自己的才華成功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但好運並不會一直眷顧他。】

【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便幫忙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以討伐英王的鬥雞,為沛王助興。但他的這個舉動並沒有成為他更進一步的助力,而是他失意的開始。因為當他的這篇賦文傳至高宗手上時,引來了高宗的不悅。高宗認為這篇名字就像玩笑一樣的檄文真實意圖在挑撥離間他兒子間的關係,於是命人將檄文作者逐出長安。結果就是,王勃被逐。先前他憑藉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才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一朝毀之。】

貞觀年間的帝王和百官皆是沉默無語。

開篇點明瞭王勃出眾的才情,緊接著就是急轉直下,離開仕途。可以說,王勃他因才情獲賞,也因才情遭禍。

“高宗是誰?”

因為沒有王勃的生卒年份,加上此時出現的人名都尚未出生,眾人也是有些摸不著頭腦。

杜如晦道:“按照王通的年歲推理,王勃許是接下來朝政的命官。”

李世民:“承乾嗎?高宗,倒也可以。”

但顯然他們思考的再多,天幕上的女子都沒有停下她的敘述。

【在他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後,王勃雖然心情鬱郁,但他沒有放棄自己,他選擇放鬆和充實自己。他歷時了三年遊覽巴蜀山川的景物,創作了大量的詩文。在放鬆過後,王勃選擇返回長安官場,在朋友的幫助下求補得了虢州參軍一職。這個時候的他似乎回到了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候,他相信憑著自己的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