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緩緩地深吸了一口氣,彷彿要將周圍所有的空氣都吸入自己的肺腑之中。他那略顯沉重的雙手緊緊地撐在那張陳舊的木桌之上,微微顫抖著,似乎承載著身體全部的重量。而他的雙眼,則如同兩道火炬一般,直直地、毫不偏移地緊盯著眼前攤開的書頁。
儘管此刻的他已經感到無比的疲憊不堪,就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氣一樣,每一個細胞都在叫囂著需要休息。然而,腦海中那些如潮水般不斷翻湧而來的疑問卻猶如一道道無形的鞭子,無情地抽打在他的心頭,驅使著他不得不強打起精神,繼續閱讀下去。
此時此刻,時間對於李濤來說變得異常寶貴。他深知自己的精力正在一點一點地流逝,如果不趁現在還有些許餘力,恐怕很難再有機會將這本書徹底讀完。於是,他暗暗下定決心,不管這書中究竟隱藏著多麼深奧難解的秘密,也不論前方等待著他的會是怎樣曲折離奇的情節,他都一定要堅持到底,將一切真相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吾等可窺裂縫者,始於親近之人辭世。每當裂縫現,吾輩即見鏡面世界之影。然鏡中時光流速與現實大異,現實一瞬,鏡中或已過一日。】
“時間流速不同……”李濤低聲念道,隨後翻譯給dari聽,“作者說,裂縫是連線鏡面世界的入口。透過裂縫窺探鏡面世界時,現實世界的時間只過去一瞬,但鏡面世界可能已經過去一天甚至更久。”
【然吾等亦見迷霧之影,然其規律不可捉摸。有時裂縫可通迷霧,然吾等不常見之,迷霧之事如浮雲,難以觸及。】
“作者提到迷霧世界。”李濤表情嚴肅地翻譯道,“然而,據其所述,迷霧世界的執行規律相較於鏡面世界而言,顯得更為複雜且難以琢磨。通常情況下,裂縫偶爾會與迷霧產生關聯,但這種情況並非固定不變的模式。面對如此神秘莫測的迷霧世界,他們不僅難以確切地把握其本質所在,而且對於裂縫究竟何時才會與之相連通,也是無從預知。”
坐在一旁的 dari 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輕輕敲擊著面前的桌面,發出清脆而有節奏的聲響。過了一會兒,他緩緩開口說道:“這麼說來,難道裂縫並不僅僅只是通往鏡面世界的通道口,它同時還可能充當著迷霧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是否就意味著,這些裂縫自身或許便是某種特定規則的核心樞紐呢?”
聽到這話,李濤不禁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半晌過後,他才抬起頭來,語氣凝重地回應道:“你所說的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不過遺憾的是,作者在其記錄當中並未針對這個問題給予清晰明瞭的解答,他所做的僅僅只是如實地將自己所觀察到的種種現象一一記載下來而已。”
接下來的內容讓李濤更加專注。
【吾等窺裂縫久矣,漸可操其力。於人將死之際,吾等可以幻境迎其魂。幻境雖可引靈,然不可久留。屍身腐壞則靈難返,時久則魂飄散。】
“那這是救人嗎?”dari問道。
“有時候是。”李濤解釋,“作者說,這種能力可以強行把靈魂從死亡邊緣拽回來,只要肉身完好,就能讓靈魂迴歸。但如果肉身損壞太嚴重,或者靈魂在幻境裡待得太久,就無法成功了。”
dari皺眉:“聽起來像是一把雙刃劍。這種能力也可以用來害人,對吧?”
“沒錯。”李濤點頭,“他提到,這種能力也可以將窮兇極惡之人送入幻境,讓他們在裡面接受懲罰。但他認為這不是這種能力的本意。”
【吾見此能奇異無比,然無上天之言,吾等究竟為何人?為尋答案,吾立道觀,掩人耳目。信仰之助,吾輩之力更強。】
李濤繼續翻譯:“作者說,他不知道上天賦予他們這種能力的意義,但他決定利用它。他建立了一座道觀,一來可以掩蓋他們的存在,二來可以透過信仰的力量增強他們的能力。”
“這解釋了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dari說道,“這座道觀顯然繼承了他的理念,甚至可能還在延續他的使命。”
“沒錯。”李濤點頭,“他的弟子也是像他一樣能看到裂縫的人。他們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專門研究裂縫和鏡面世界的規則。”
【弟子漸少,疑老天收回此能。然吾仍授秘法於知心之徒,惟恐世人濫用,終不敢記於書中。】
“弟子越來越少?”dari不解地問道。
“作者懷疑,是老天開始收回這種能力。”李濤解釋,“他發現,能夠看到裂縫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他決定將秘法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