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周亞夫(1 / 2)

在西漢的歷史長河中,周亞夫猶如一顆璀璨的將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性格,在風雲變幻的時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周亞夫出生於一個軍事世家,他的父親周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自幼受到家庭氛圍的薰陶,周亞夫對軍事戰略和兵法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

漢文帝時期,匈奴屢屢侵犯邊境,威脅著大漢的安寧。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漢文帝在京城附近部署了三支軍隊,分別駐守在霸上、棘門和細柳。

當時,周亞夫奉命駐守細柳營。一天,漢文帝決定親自去視察這幾處軍營,以鼓舞士氣。當他的車駕先到達霸上和棘門時,軍營中的將士們一聽說皇帝駕到,紛紛大開營門,列隊迎接,文帝的車駕在軍營中暢行無阻。

然而,當文帝來到細柳營時,情況卻截然不同。只見營門口的將士們個個身披鎧甲,手持兵器,嚴陣以待。文帝的先遣官到達營門,要求開門放行,卻被守營的將士攔住。

“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將士們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先遣官無奈,只得返回向文帝稟報。文帝心中不禁對周亞夫的治軍之嚴感到好奇,於是派使者持符節進入軍營通告周亞夫。

得到允許後,文帝的車駕才緩緩進入營中。但馬車的速度卻被嚴格控制,周亞夫身披鎧甲,手持兵器,向文帝行軍禮說道:“介冑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以軍禮相見。”

文帝被周亞夫的嚴謹和忠誠所打動,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稱讚道:“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經此一事,周亞夫的名聲傳遍了整個朝廷,文帝對他也格外賞識,任命他為中尉,負責京城的治安。

時光荏苒,到了漢景帝時期。公元前 154 年,吳王劉濞聯合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了大規模的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七國聯軍聲勢浩大,來勢洶洶,一時間,大漢王朝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漢景帝在緊急關頭,想起了文帝臨終前對他說的話:“國有難,可用周亞夫。”於是,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統領大軍平定叛亂。

周亞夫深知七國聯軍實力強大,正面交鋒難以取勝。經過深思熟慮,他制定了一套巧妙的戰略。

“敵軍來勢洶洶,我們不能與其硬拼。梁國是叛軍進攻的必經之地,我們可以讓梁王堅守梁國,拖住叛軍主力,而我軍則繞到敵後,截斷他們的糧道。”周亞夫在軍事會議上向將領們闡述著他的計劃。

將領們聽後,有人提出了疑慮:“梁王是陛下的親弟弟,如果我們不及時救援,恐怕會引起陛下的不滿。”

周亞夫堅定地說:“為了大局著想,我們必須冒這個險。只要能擊敗叛軍,一切都值得。”

於是,周亞夫率領大軍出發了。梁王劉武在梁國多次向周亞夫求救,但周亞夫不為所動,始終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梁王無奈,只得拼死抵抗叛軍的進攻。

周亞夫則率領軍隊迅速迂迴到叛軍的後方,成功地截斷了他們的糧道。叛軍失去了糧草供應,軍心大亂。周亞夫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擊潰了叛軍。

在戰場上,周亞夫身先士卒,指揮若定。

“將士們,隨我衝鋒!為了大漢的安寧,殺!”周亞夫的聲音響徹雲霄。

士兵們在他的激勵下,個個奮勇殺敵,叛軍紛紛潰敗。

經過三個月的激戰,七國之亂終於被平定。周亞夫因功被封為太尉,成為了大漢王朝的功臣。

然而,周亞夫的性格剛直,不懂得迎合權貴,這也為他後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漢景帝想要廢掉太子劉榮,周亞夫堅決反對,認為此舉不利於國家的穩定。景帝心中不悅,但念及周亞夫的功勞,沒有當場發作。

後來,竇太后想讓漢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與周亞夫商議此事。周亞夫以“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為由反對。景帝沉默不語,心中對周亞夫的固執越發不滿。

又有一次,匈奴的五位將軍投降了漢朝,漢景帝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更多的匈奴人歸降。周亞夫再次表示反對:“如果把這些背叛自己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置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景帝這次沒有聽從周亞夫的意見,堅持封了那五位將軍為侯。周亞夫感到十分失望,於是稱病辭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