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穩了樁子,練習起凌空虛頂,看向遠處。
不知不覺竟堅持了近半小時,
雖然結束時感到了些許疲倦,
然而奇蹟般地,他感覺到自己的體力似乎有所增長。
“這…真是…”
對此變化,何雨柱十分驚訝。
李老見他僅僅數分鐘就熟練掌握了這些要領,不禁感到有些詫異,
“現在你是否感覺掌握了起勁與伏勁後,整個人都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放下站好的姿態,重新穩定站立,何雨柱回應,“確實不一樣了,李老,現在我已經學會了馬步,下一步能否教給我一些搏擊技藝?”
李老聽了這話,笑道:“待你能夠站穩馬步,讓雙太陽穴都鼓起來之時,再來武館找我,屆時再教你拳法。”
“若是做不到,今後也不用來了,我的武藝也非你所能理解。”
何雨柱聽完,立刻領會了其意圖,顯然是個考驗。
他躬身行禮,握拳拱手說道:“既然如此,那晚輩定會不負您所望,潛心研習馬樁。”
李老點頭示意同意。
簡單的交談幾句後,何雨柱並未多言,兩人商定,當他有所成就後再前來拜訪。
有古玉空間的幫助在,何雨柱相信時間不會太久。
望著騎車離開的何雨柱背影,李老輕撫鬍鬚,不禁搖了搖頭微笑。
心裡十分舒暢。
“這年輕人資質不錯,和當年的我有幾分相像,熱情高漲,希望不要讓我失望。若是到了老邁之年還能覓得傳人,我一生可就沒有遺憾了。”他突然嘆息了一聲,眼中流露出回憶之色。
那時,他出生清朝末期,天下混亂,民眾苦難,社會極其不穩定。他的故鄉武術之風甚濃,一則是為保家衛村,一則是自衛所需。鄰里見面總會帶著濃郁的地方話問候道:“你有沒有熬兩個油燈?”因那時候村莊都有訓練場,空閒季節就在場上練武,忙碌時節則夜以繼日練習,能撐到兩個油燈亮就是證明下了功夫。他自己也曾如此修煉,學的是太祖長拳,家鄉里算是功夫了得之人。然而當年他的練武之路卻遠不像教導何雨柱這般順暢。此刻看著何雨柱練武的身影,心底不由自主湧起一絲難以名狀的情愫。
與李老告別後,何雨柱踩著腳踏車離開了朝陽河邊。
出於對身體負荷考慮,未動用精神力,只是普通騎行。不久便到了正陽門外39號的四合院。停下腳踏車,用鑰匙開啟木門,走進這個租賃來的院落中,關上門。
隨即進入了古玉空間,把事先準備的二十袋地瓜全部拿出,整齊地擺放在庭院之內。
考慮到底兩千斤的活魚一次性取出現會導致缺氧死亡,故從合作的供銷社採購了一些蓄水袋進行展開並加固,從古玉空間的魚塘內引水填充。最終順利完成了魚類的轉移。
何雨柱心裡思索:“未來若要更方便些,還需請木工幫忙造一個固定的養魚池才行,不然這般總是不太實際。”
隨之取出五個編制的筐,每個筐中均勻放置了六百斤左右的鯽魚。安置完畢。
當他走出四合院大門時,蔡全無早已駕駛著三輪車等在外面許久。
“先生,您好。”見何雨柱準時到達,蔡全無恭敬問候道。
對於他準時到達感到滿意,何雨柱答道:“東西已經整理好,包括這批魚和地瓜,煩請你幫忙先送往豐澤園去,每趟酬勞為五千元。”
將六百斤魚由人力踏三輪車運送到幾公里之外的豐澤園。
這個任務絕非輕而易舉。
何雨柱當即給蔡全無一筆報酬。
而這兩千斤的貨物需要分大約五次送完。
這樣算起來,蔡全無辛苦一天也只能賺一塊錢。
此外還有三千斤的紅薯。
蔡全無見到這麼多的任務,不禁感到非常激動。
“大人,這項工作交給我吧,保證順利送達!”
話音剛落,蔡全無捲起袖子立即投入工作,沒有絲毫猶豫。
開始搬運竹籮筐。
他的力量確實是不容小覷。
目睹蔡全無如此勤勞,何雨柱滿意地點點頭,自己也加入其中幫忙。
不過,蔡全無見此說道,“既然大人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就應該一個人完成,大人還年輕,別傷了身體影響將來的生活。”
何雨柱聽罷,心頭一暖。
不愧是蔡全無,確實是好樣的